春秋争霸录_大义灭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义灭亲 (第2/2页)

已打定主意,对众臣说道:“州吁弑兄夺位,天怒人怨。他岂有决心一战?只不过是借此来立威罢了,那三国不必担心,唯宋国记恨我收留公子冯,劲敌也。吾自有计破之。”庄公命大夫瑕叔盈护送公子冯往长葛暂住,转移宋国目标。又嘱咐公子吕:“待宋兵动后,便可迎战。要假意输给卫国,让州吁有了面子,自然会退兵。”“臣明白。”

    宋国果然移兵长葛。那三国军心动摇,有退兵的想法。

    公子吕出东门搦战,三国国君均登壁垒观望。石厚领兵出营与公子吕交战,交战数合,公子吕假意倒拖画戟败走,石厚追至东门,公子吕早已驾车飞奔入城,城门关闭。石厚又命军士把东门外的麦子割掉劳军。

    石厚回到营中,建议州吁班师回朝,州吁不解,石厚摒去左右,说道:“郑兵强勇,郑寤生又是周之卿士,今日胜他,足以立威。国君即位不久,以防内变。”州吁同意。不一会儿,鲁、陈、蔡三国前来贺胜。州吁当即决定,各自班师回国。前后打仗仅五六天的时间。

    石厚仗着自己的功劳,令三军齐奏凯歌,拥护州吁回国。一路上,只听百姓歌曰:

    一雄毙,一雄兴。歌舞变刀兵,何日见太平?可恨无人诉洛都!

    州吁心想:百姓还是不服。石厚道:“臣父在国中声望颇高,国君若召之,共同辅政,可无忧矣。”州吁命人取白璧一双,粮食五百石,请石碏出山,石碏拒绝了。石厚一看,只得亲自回家去请。

    石碏问石厚:“州吁召我,意欲何为?”石厚回答道:“请父亲您出面辅佐国君。”石碏一听,说道:“诸侯即位,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得到天子亲赐之礼服、礼冠,钦命为君,国人自当服之。”“无故入朝谒见,天子必然起疑。”“陈侯忠于天子,纳贡积极,和天子的关系非常好。我国又与陈国和睦,若新君亲自去求陈侯,央求于他,帮忙入觐,有何难哉?”“谢父亲指点。”

    石厚回去与州吁说了,州吁当即同意。于是便派人去民间搜刮金银财宝,亲自与石厚前往陈国。

    石碏与陈国的大夫子鍼,关系非常好,当即修书一封,派心腹人星夜送与子鍼,教他转呈与陈桓公妫鲍。

    陈桓公接到信后,信中写道:

    外臣石碏致书于陈贤侯殿下:卫国国小民弱,不幸天降灾星,发生弑君之祸。州吁残暴不仁,逆子厚助纣为虐。二逆不诛,卫国社稷危矣。老夫年迈,今请贤侯抓捕二逆,明正典刑,以正臣子之纲。此天下大幸,陈国之幸也。

    陈桓公看完,当即与子鍼定计,策划生擒州吁、石厚。

    州吁与石厚来到陈国国都株野,尚不知石碏之计,昂然而入。陈侯派公子佗前去迎接,迎入馆驿下榻,并致陈侯之命:来日请卫侯往太庙相见。州吁非常高兴。

    次日,陈国太庙中点起火炬,陈桓公站在正中,左右都是帮助接待客人的仆人,穿着、摆列相当整齐。

    石厚打前站先到,只见太庙门口大旗上书“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不许入庙!”石厚一看吓一跳,忙问大夫子鍼是什么意思。子鍼说道:“先君遗训,吾等不敢忘!”石厚非常疑惑。不一会儿,州吁到了,石厚上前并引路。入庙后,只见陈桓公满面怒容,手握宝剑。州吁与石厚上前行礼,桓公拔出宝剑高叫道:“弑君之贼在此,武士何在?”“杀……”武士一拥而上,将州吁与石厚围住。州吁大叫道:“陈侯,为何如此啊?”子鍼上前说道:“奉周天子命:拿弑君之贼州吁、石厚二人,其余不问!”石厚想拔剑,一时未能出鞘,气得他抡拳头打倒两个武士,众武士一拥而上,将石厚制服。子鍼出庙外,将石碏的书信对卫国士兵大声朗读,知道二贼阴谋之后,纷纷散去。

    陈桓公想将州吁、石厚二人次日凌迟处死,子鍼建议把他们两个分开监禁,州吁囚濮邑(今安徽亳县),石厚囚于国都大牢,不许他们两个与外界接触。又星夜派人前往卫国,告知石碏。

    石碏收到信后,即刻着急文武百官,将陈桓公的书信给百官传看。百官请石碏作主张。石碏当即命令右宰丑前往濮邑处死州吁;家臣獳羊肩往陈都处死石厚。右宰丑请求将石厚从轻发落,石碏大怒道:“逆子助州吁作恶,老夫岂有私情?不杀此逆子,老夫有何颜面去见卫国诸位先君!”另一方面,石碏又派人前往邢国,迎公子晋回国继位。

    右宰丑与獳羊肩先面见陈桓公,然后分头行动。

    右宰丑到濮邑,将州吁押赴菜市口,行刑处死。这一剑,终结了州吁罪恶的一生。

    獳羊肩在陈都,将石厚押赴行刑,石厚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想请求见父亲最后一面,獳羊肩说道:“你这忤逆之子,我会把你的项上人头,拿回去见你的父亲!”说完,獳羊肩手起剑落,石厚人头落地。

    公子晋从邢国归来,重新为兄长桓公发丧,即君位,是为卫宣公。石碏为国老,世代为卿。从此,陈、卫两国的关系更加和睦了。

    左丘明在《左传》中评价:“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司马迁在《史记》的自序中说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弑君三十六人中,卫桓公就是头一个被弑的。从此成为惯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