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天夏科技 (第2/2页)
能溢价太多。 “你可真大方,现在全球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在甩卖互联网公司的股份,你居然还愿意拿出100万美元投资一家看不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姜晓阳道。 “我看好它的未来。” “好吧,我会尽量把价格往下压。” “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不管谈成什么价位都要签约。” 徐良不记得南非MIH集团,具体什么时间介入腾讯的投资,所以他必须早点下手,免得夜长梦多。 “知道了。” “对了,火星基金募集的如何了?” “难得你还记得关心一下我。”姜晓阳抱怨道。 自从火星基金成立,徐良除了一开始给了两百万华夏币的种子基金外,就再没问过一次。比起他关心的腾讯,火星基金完全是后娘养的。 徐良尴尬一笑,“有你这位哥大金融工程硕士在,我这个对金融一窍不通的高中生就别多管闲事了。” “一窍不通你还做空雅虎赚了一百四十万美元。” 抱怨了一句后,拿出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这是火星基金募资报告。” 徐良打开一看,目露惊讶,“一千五百万?” 姜晓阳脸上露出得意。 “我也没想到会超出这么多,不过大家对我们火星基金的募资计划很支持。” 徐良翻到出资人那一栏。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部门出资500万。 七星华电集团出资300万。 华阳房地产公司出资300万。 机构投资只有这三家,剩下的两百万都是个人投资者。 作为姜晓阳曾经的娘家,中信证券出资他能想到,但七星华电却出乎他的预料。 “你跟七星华电集团的人认识?” “认识。”犹豫了一下,姜晓阳道,“我三姨在这家公司。不过我拉来的这些投资可跟她没关系。” 徐良点了点头。 这句话他是不信的。 没关系谁会给一家还没证明过自己的基金投资? 不过他也没傻的去辩驳。 后面的华阳房地产他没再问,多半也跟七星华电集团一样。 “既然资金已经募齐,那就早点投出去。” “这个不劳你担心,我已经选好投资目标了。” “哦?说说看。” 姜晓阳认真道:“我们资金不多,投资不易过于分散,所以我选取了五家。一家是长安光明之家,一家是鹏城的博士,鲁省的昆仑,中原的宝视达,最后一家是川省的千叶。” “光明和博士较强一些,各投400万,可以拿到15%的股份;后三家稍弱,各投200万,可以拿10%左右。” 听完后徐良思索片刻。 “我觉得五家还是有点多,最好只投两家。” “两家?” “不错。眼镜行业不是互联网,它的盈利模式是既定的,不存在太大的经营风险。经营方式也大同小异,不存在产品质量上的本质差别。存在迅速扩张的基础。 如果把一千五百万全部投入一家或者两家公司,那么就能多出150~200家直营店面,尽快占领市场。 你是专业投资人,应该很清楚,一个行业的第一,跟后面九家同行业公司的价值差距有多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