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73. 不安 (第2/3页)
上哪里有不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东西呢? 夏明辰见楚少渊忽然笑了,眉头皱了一下,不知他想到了什么点子,歪头想了一会儿,不见他说话,忍不住开口问道:“想来大舅在福建也是待了数年的,有些事情上总是要比我们这些人知道的清楚的,可想想看就连有大舅这样的人在身边,你都能吃了这么大一个亏,那二弟这般羸弱的人,哪里能吃得住左一下右一下的,自然是回来云浮做堂官好一些。” 楚少渊道:“不急,二哥总是要将手上的工事完成了,才好回来,只不过现在还不适合做堂官,二哥总是要多出去看看,积累些官场的阅历,才好进一步的升迁事宜,”他一边说一边看向夏明辰,“这些事情大哥就不必cao心了,索性我现在掌管着工部,二哥往后无论去哪里,我都能拿个主意,倒是大哥你这边,我倒是听说神机营里头分了好几派系,若是实在应付不来,我让人将你弄进燕云卫可好?” 夏明辰连连摇头:“虽说神机营里头那些大佬们都分着派别,但我这样的小人物,在里头也不过是掌管些旁的事务罢了,而且现在也不算什么好时机,即便是将我放到燕云卫里头,只怕也是要有各种麻烦,还是等等再说我的事吧,我找你来,一个是为了二弟的事,另一个是为了你的事……” 楚少渊心中疑惑,为了他的事而来,他看向夏明辰:“倒是不知道大哥所谓何事?” 夏明辰皱着眉头轻声道:“其他的也就不说了,单说你掌管了工部大小事宜的这件事儿,我琢磨了许久,总觉得这算不得坏事,但也算不上特别好的事儿,你可知道先前便是太子也没有像你这样,有过掌管一个衙门的权力,我不知道皇上这么做,究竟是捧着你,还是什么,但总让人有些心里不安。” 楚少渊愣了愣,他还以为夏明辰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来找他,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升迁,或者是为了家里的什么事情,总之他绝想不到夏明辰所为的重要的事,竟然是他自己的一个直觉,或者是一个念头。 父王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权利,求上门儿来的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他向来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不论父王让他做什么,他都尽力做到最好,以求父王的赏识。 只是在经过了前两件事情之后,他心里也多少会觉得有些疲惫,他也忍不住开始猜疑,是不是父王他对自己有些别的什么想法,才会像现在这般,总是让自己做一些危险的事,说是考验,但最后却总是要拿他的命去拼,好几次生死一线的时候,他也会觉得或者父王只是在用自己的命来给别人铺路。 而这个别人,除了太子,还有一个楚少涵。 这些话,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即便是晚照,他也闭口不提,他不是信不过晚照,只是怕她担心,怕她整日担惊受怕,就拿这次的伤势来说,他晕倒在乾元殿实际上是算计好了的,事先是做过一些功课才敢放心的晕倒的。 只是没想到做的太用力,导致身子也不由自主的伤了,他之前的旧伤就是硬撑着咬牙才挺过去的,且恢复的也实在不算好,加上这一次又是来势汹汹的伤势,他晕倒之后的身子越发的不好了起来,而晚照便没日没夜的守在他身边照料他。 每每他从睡梦中清醒过来,不论是要喝水还是伤口疼,晚照都会立即醒过来,端茶倒水还是安抚他,她总是十分用心,生怕他受到一丝委屈似得。 就连小山居也是晚照提出来想搬去看花的,他如何能不知道,晚照完全就是为了他,才会提出来这样的要求,就怕他在碧水楼里总想起姨母说的那些话,总要伤心。 而对于夏明辰这个大哥,他一开始也只是不忍晚照跟着他不能去催妆,才会坚持着来夏府,却没料想到他会因为一个不安心的念头,就郑重的将他拉过来叮嘱,甚至拒绝了他说的给他一个好的前程,只是一心为了家人的平安考虑。 楚少渊觉得心里那点子暖意越发的盛了起来。 嘴角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来。 他一直渴望,一直艳羡的东西,如今终于被他握住了。 他不由的想,真正感觉到的时候,才发觉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并不是只让人觉得暖心,而是另外一种,让人听了就忍不住浑身发颤,热泪盈眶的滋味,这种感觉陌生极了,可意外的让他觉得欢快。 他笑了笑,道:“大哥不必担心,既然父王将工部交到我手上,那工部的一些陈年老账,便是要彻底清算的意思了,否则我这个皇子的身份又怎么会掌管工部呢?” 夏明辰见他笑容里没有勉强的意思,心也放了放,只觉得他这几日想这些政事想的头都大了,见楚少渊都不怎么放在心上,他更是远远的将这些念头扔到了一边儿去,随即在他身边坐下,有些懒散的一边儿抬头看着外头的天际,一边儿道: “若我说这人呀,真是有些奇怪,当初王珏没去西北之前,还担心自个儿完不成皇上交于他收复马市的差事,这会儿了马市终于到了自个儿手里了,却又觉得有些麻烦,你不知道,他身边多的那个账房先生可是朱璗!朱璗是谁?当朝状元,他能够会算账?真的是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如今这个世道讲究的是君子不适商贾之事,便是说有学识的人都不会去跟个商贾似得,算账记账,所以文官里头能够看得懂账册,更将账册做得好的人十分珍稀。 而作为诗书世家,当朝鸿儒之首的朱家人,又如何不秉承这一作风? 便是朱璗曾经管理过家中庶务,想来那朱家虽然有些家底,也经不过又是办书院,又是招揽贤才的花,早已经算得上是山穷水尽了,而剩余下的那些庶务,随便理一理便有头绪了,不像谢家这般,家大业大,便是看账册,对账本,也要十几个掌柜抽出好几日的时间来对,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