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宁郃传法、一纸入梦 (第1/3页)
夜晚。 秋风萧瑟,带来弥漫的寒意。 刘大人批改完最近的文书,把事务先交于心腹之后,就在当天晚上,带着两名文吏、两名身手不错的护卫,悄悄的离开了府邸,开始了这次的私访计划。 以至于在第四日清晨。 张员外还在城里进货的时候,还在琢磨什么时候再去拜会刘大人的时候。 刘大人早策马来到了三百里外的戚县地界。 这是他四日来所转的第五个县,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县。 按照他的安排,一个月前,这五个比较贫苦的县外,都要扎好粥摊。 如今也和计划里一样。 前面四个县,都已经被那几位员外安排好了。 如今。 当身穿厚布衣的刘大人,带着四名同样身穿布衣的手下,来到戚县外,也看到一个粥摊已经扎起。 还有一些外来的流民,早早在摊前排队。 毕竟这些年是风调雨顺了,但是贫苦的百姓和城外流民还是有的。 他们或许是受到了山匪之患,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 也或是自身的家境本就不好。 刘大人想帮的就是这些人。 同时,当他们见到刘大人一行策马的五人,也不由多看了几眼。 实在是刘大人等人哪怕穿的再普通,但要是对比当地多是布袍与粗麻衣的百姓,还有衣着褴褛的流民,就显得衣着太过华丽了。 再加上这五匹骏马,那就是非富即贵。 面对此情此景,有些瞩目的样子。 刘大人一开始也觉得太过招摇,就试着距离县城近时,把马匹藏好,再下马步行一段。 但太费功夫了。 有那时间,还不如问完就走,早些赶往下一个地界。 还能多看些其余县的情况。 “去问问哪家施的粥。” 刘大人也未下马,只是让手下的两名文吏过去询问。 不过片刻。 两位文吏就小跑回来,由其中一人向着刘大人汇报道:“回大人,是城里陈掌柜扎的摊子。” 他说着,又指了指粥摊附近的流民与百姓,“我多问了几人,得知粥摊已经扎了两月有余了。 应该是大人还未吩咐下来,陈掌柜已经在着手安排了。 且在不远的程家村那里,也有一处陈掌柜扎的粥摊。 除此之外,县里的一些店家、客栈,偶尔也会在城里摆一些摊子。 大人,要去县里看看吗?” “不必了。”刘大人没有什么表情,也不想去县里转上这么一圈,然后被哪位掌柜给认出来。 到时候免不了一顿千篇一律的作秀与巴结。 刘大人越来越不喜欢这些虚的,甚至是已经厌烦。 但也是如今处理完了私访一事。 刘大人就想到了张员外所言的那个茶摊。 继而当他看到众人上马以后,便指了指正东的方向道:“穿过前面的土路,从周县的官道回城。” ‘从东边回去?’众人听到这话,虽然知晓这会绕上一些,多耗费半日,但以为大人有什么别的安排,于是也没多问。 并且就算是没安排,那绕了也就绕了。 而也在众人绕开戚县官道,向着八十里外的茶摊赶往时。 另一边。 大半个时辰后。 周县的官道上。 宁郃也像是溜宠物一样,牵着架子车从林中出来。 再点燃灶台,温上第一壶茶水。 宁郃坐在桌前,从书框里拿出了今日的第一本书。 是一本残破的凡尘武学功法。 再瞧瞧上面经常翻阅的折破痕迹,应该是有不少人看过此书,但却觉得书籍残破,很多炼体心法都丢失。 甚至是缺页。 照着残破的练,肯定不妥。 于是觉得无用,就当成寻常的破烂了。 这本书是两天前五文钱收的。 而如今。 宁郃把书本翻开,略微看了看。 总得来说,就是一本注重炼体的武学秘籍。 若是心法齐全的话,修炼的人根骨也好,照着上面的练,兴许还能修练出一些内力,迈入江湖好手的行列。 凡尘武学,宁郃也见过几本,基本都是修炼内力。 宁郃看完这些,又和自己所学的练气功法比较了一下。 如果说,修士是汇聚气海,重在养神,体会天地间的道法真玄。 武者内力,则是吸收天地灵气,锻炼自身筋骨皮rou,让其内生出灵气与血气混合而成的内力,再运转自身经脉,增加自身体魄的破坏力。 此法和部分以力见长的妖修炼法有些类似。 而且许多修士、神官,也喜欢淬炼自身法体,多凝练一些法力。 比如‘同样资质、同样境界’的两位神官。 一位修炼百年,法体初成。 一位修炼了千年,法体雄厚。 在使用法力的熟练度与浓厚度上,肯定是天差地别。 这也就是所谓的‘道行’。 但若是境界不同,道行一说就显得不太重要了。 就像是寻常筑基修炼千年。 比起寻常的金丹修士一年。 筑基好比千斤松软铺开的棉花,对比金丹所运用的一斤铁。 它们同样砸向地面。 棉花轻飘飘的,铁却能砸出一个深坑。 宁郃对比着,略微推算了一下,就拿起毛笔,把这本武学秘籍修补完善了。 把它随手放入另一个书框内。 宁郃又拿出新的书籍。 这是一本关于吴朝地界的绘图,名为《图录游记》,里面分为了二百一十九页,分别标记了各县来往的官道和山川地理。 绘制的时间,是三十年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