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瘟疫 (第2/2页)
,是伏雅意外发现的另一把刀。 只不过他这把刀有自己的想法,没按照伏雅的设计走而已。 想到这,杨明苦笑一声。 这地方上的坑,似乎比雒阳的还多。 不过这样的话,他倒是不用着急插手,可以先观望一阵。 “主公,不其县城门口如今有吏卒值岗,不得随意出入。”张辽说完赵延的事情,又顺便提了一嘴。 “北海出疫了?”杨明很快反应过来。 少海和崂山可以隔绝蝗灾,但瘟疫可隔不了。 瘟疫这东西,只要有人在流动,那就会传播开来。 张辽点了点头。 “你下山去叮嘱所有人,不要随意出门,每日买菜之婢女也需戴药水浸润之麻布为面罩。”杨明马上说道。 他可不想等到自己求学下山的时候,成了光杆司令。 张辽闻言转身又走,杨明又特意叮嘱道:“阿一别让她出门。” 等张辽走了,杨明便回去继续研究郑学。 他不会在不其山待太久的。 明年三月他就年满二十,届时需要在宗庙内行冠礼。 而西去洛阳即便走水路,因为是溯江,逆水行舟,所花时间会比来时多不少。 也就是说,他在东莱最多呆在一月下旬。 这么算下来,他求学的时间最多还剩三个月。 这三个月,他要把郑学学有所成可并不容易。 不多时,天色暗下来,张辽重回了不其山。 让杨明未想到的是,阿一竟然也带着几人跟着一起上山,还背许多的食材和锅碗瓢盆。 “是婢子坚持要上山的,少君莫要怪隼儿。”阿一见到他就开口道,低着头也做好了挨训的准备。
杨明伸手,把阿一背上的东西拿下下来,然后转身搬进了庐中。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斥责,阿一说到底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他。 而且山下有瘟疫,让他们在山上确实也安全一些。 包括阿一做吃的,他这一路也有些习惯,总归是要好过山上义舍中的东西。 阿一见到杨明没斥责什么,开心地忙活起来。 庐中本来有两个房间,张辽把自己的床褥搬到杨明房间,把另外一个房间腾出来给了阿一。 这样的调整似乎还不错,唯一让杨明感到有些不顺的是,王胡今日没上山。 这段时间王胡每天都来,忽然有一日没来,他反而有些不习惯。 然后,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整整十余日。 即便郑玄重新授课,杨明也没见到王胡的身影。 本来郑玄在的时候他就要以束脩拜师,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忘了的。 杨明问了一下周围的弟子,也没人见过。 他的心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 如今山下瘟疫四起,王胡说不定就中招了。 以他们家佃户的条件,中招了大概率只能躺在家中等死。 甚至可能此时此刻,王胡就在等死。 思索再三,杨明终于还是决定下山一趟。 他让阿一煮了一些药水,弄好了麻布,接着便独自下山。 等到了不其县,他远远便看见了值岗的吏卒,城门口排队在进出,和张辽所述一样。 不过城门还未关闭,说明疫情还未真正波及不其。 进了城中,杨明去往家中找了两个护卫,让人租了一辆牛车,带上一些麦子和草药,接着便往西乡而去。 王胡并未住在城中,而是在西乡。 汉代实行乡里制,所谓西乡,便在不其县西侧,有数个里组成。 还未到,杨明便看到路旁有官吏在焚烧尸体。 得疫之人死后不能掩埋,必须焚烧,也只有这种方法才能隔绝疫情传播。 这一路过去,青烟四起,就如同在并州时见到鲜卑四处劫掠的场景一般。 不过若真论起来,因为饥荒、瘟疫而死的人,比战争所死的人要多出十倍,甚至百倍。 牛车到了西乡王胡所在的里,护卫去寻了那里长来。 里长见了杨明毕恭毕敬,即便不知道杨明身份,看见杨明的装束也知道是贵人。 但他并不建议杨明进里面去。 因为这条里已被瘟疫波及,乡已下令,所有人不得出门。 每日清晨,里长会带人去敲门,若里面有人答应,则询问是否需要买药或者其他食物,若无人应答,则会进去搬运尸体出来焚烧。 想要活命,全看你家存量和钱财是否充足。 这已非不其县第一次遭疫,处理方法已经较为成熟。 正当他们聊天之际,杨明余光望见一人步伐平稳,自远处青烟中缓缓走来。 只见其人身着宽松黄色道袍,手持九节杖,斜挎一布包。 当然最为显眼之处,乃是其头上缠着的那一块黄色葛布巾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