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_第三十七章 遇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遇险 (第1/2页)

    几日后,待张辽伤势稍微好转,杨明便启程回雒阳。

    一群人浩浩荡荡出了不其城。

    他们来时一百多人,回去的时候人更多。

    除王修外,伏雅还安排了人护送他们到北海渡口。

    “路途遥远,少君一路珍重。”伏雅在城门口为杨明送行。

    杨明拜别,接着便上了牛车。

    回头望去,不其县与不其山渐渐远去。

    等回过头,杨明不自觉地望向路边。

    此时大地虽仍显萧条之色,但已不见多少饥民,远处更是有在田间耕作的农夫。

    春季已到,又到了春小麦耕种时节。

    就如同郑玄那日带他所见冬小麦一样,经历众多灾荒,生命又呈现出复苏迹象。

    在经过正在耕种的农田时,有农夫停下手中动作,对着杨明的方向跪拜。

    这应当是之前随杨明去不其县,从赵延府中分得粮食的饥民。

    三日后,他们抵达北海渡口,沿来时的路开始返回雒阳。

    因是溯江而上,速度慢上不少。

    不过此时气候春季少雨,走水路依旧最为方便。

    二十余日后,他们抵达青州东郡苍亭,在岸边停靠休整,准备明日再出发。

    在船上坐久了烦闷,杨明和王修一起下船走动。

    苍亭,后来又被称作仓亭津。

    杨明对这地名较为熟悉,因为三国历史上此地爆发过两次大战。

    一是吕布入兖州打曹cao时,陈宫想渡仓亭津东取东阿,剪灭曹cao残余势力,却未能成功;

    二是官渡之战后,袁绍纠结余部在这里与曹cao打了最后的决战,即是仓亭之战,袁绍战败;

    不过此时的苍亭还是一个比较小的渡口,渡口后面有个里。

    他们进入到里后,发现这里也正遭遇着饥荒,只是程度还未到不其县之前那种人相食的地步。

    “叔治,我们可还有余粮?”杨明转头问道。

    “伏氏离开时多给了一些,应该有近十斛。”王修回了杨明,但跟着又说道,“不过那些粮食并不足以帮他们渡过饥荒,且若遇上风浪,我们也会受影响。”

    “能多活几人也好。”杨明望着饥民说道。

    他们行船速度快,真遇上风浪受影响,再停靠中途补给便是。

    王修也未再劝说,示意护卫去拿粮食。

    于是乎,本来只是散步的他们,此时在里发起了粮食。

    那些村民领到粮食都对杨明伏地跪拜。

    杨明此时心有感慨,这已是他离开不其县后第二次遇见这样的场景。

    他忽然觉得,张角的成功其实也并非很难复制,因为汉代的百姓所求,也仅仅是活下去而已。

    即便没有张角,也会有李角、王角,只是规模和时间的区别而已。

    杨明正想着,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眼帘。

    “少君。”对方主动向他行礼。

    “华神医。”杨明则是面露兴奋,直接上前。

    他没想到那日答谢不成,竟然在这里又遇上了华佗。

    不过算算时间,华佗早他十余日出发,在这遇上也不奇怪。

    当然,也是缘分。

    杨明自然不会错过机会,让王修继续分发粮食,自己把华佗邀请到船上做客。

    二人对坐,阿一在给他们泡茶。

    “少君不必唤我神医,叫我元化即可。”华佗开口说道。

    杨明点头,接着便问道:“元化兄怎会在此地?”

    “游医至此,路上遇见有饥民饿死,便引导他们把尸体下葬,以免有疫。”华佗解释道。

    此时阿一泡好了茶汤,杨明对华佗做了“请”的手势,接着称赞道:“万幸世有元化兄,不知多活多少人。”

    华佗闻言摇头道:“我一人之力势单力薄,倒是少君施粮与民,令人钦佩。”

    他这话并非恭维,游医多年,他见过的世家大族少说也有数十,但把老百姓当人看的,是的,仅仅是当人看,也屈指可数。

    杨明也是感叹道:“灾荒连年,杯水车薪。”

    两人接着又聊起了张辽的伤势,杨明直接把张辽叫了进来。

    此时的张辽看起来已恢复的差不多,不得不说华佗真是外科圣手。

    等又聊了一阵,王修已经发完粮食回来了。

    杨明此时开口问道:“元化兄接着准备去哪里?”

    “鄄城,那里起了疫。”华佗回道,所谓游医,便是哪里有灾病,便去往哪里。

    “那正好与我顺路,要不元化兄与我一道?坐船的话也能早到一些。”杨明发出邀请。

    “如此再好不过。”华佗点头答应。

    翌日,他们继续往西。

    华佗在船上也未闲着,除了给张辽复诊外,还给杨明船队中身体不适者看起了病。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般,行医救人是本职。

    就这样过了约十日,他们一行抵达濮阳。

    华佗与杨明拜别前往鄄城,杨明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