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专业考试 (第3/3页)
就上午,哭得把我吓死了。”
杨景行又给李迎珍打电话,说了喻昕婷的事,他请求,基于这种特殊情况,能不能允许喻昕婷不背谱。 李迎珍挺来气的:“你先管好自己吧!她这么不小心,还弹什么琴。” 杨景行说情:“她真的挺不容易,您也听过,其实弹得很不错。” “那也叫不错!你给我说什么都没用,考场上见真章!” 杨景行还在死皮赖脸:“我就觉得她是个人才。” 李迎珍不客气:“你是看人家女孩好看,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连你也一样!” 晚上,杨景行和耿西东一起吃饭,给喻昕婷打包了一份盖浇饭和一个汤,耿西东还不肯要杨景行掏钱。 两人还在喻昕婷门外听了好久,杨景行听出许多问题来,但是对于一个伤了手的女孩子来说,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喻昕婷饿了一天了,又不好意思让两个男生看着自己馋嘴,就要赶他们出去,也没忘记对杨景行说:“钱,我考试完了还你。”现在医院可是很黑哦。 杨景行说:“明天考场见,晚上早点休息。” “你要走了?” 杨景行点头:“我也要早点休息。” “那你路上注意安全。” 杨景行出门后又回头:“笑一个。”他自己是笑得出来。 喻昕婷瘪着嘴挤出两个酒窝,好难看。 十八号,浦海音乐学院二零零六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正式开始。杨景行今天要考三门。上午是乐理和旋律写作,下午是歌曲写作。他父母老师朋友的电话接了十几个,胡以晴还赶到现场来了,张楚佳也来看热闹,真是夸张。 八点多的时候和喻昕婷他们碰个头,喻昕婷抱着杨景行的手稿,头发梳扎得很整齐,穿着看好的短羽绒服和牛仔裤,还有靴子,就是指头上的纱布眨眼。 杨景行还多管闲事:“记得先给老师道歉。” 喻昕婷点点头。 杨景行又自吹自擂:“其他的就没问题了,相信我,这么好的谱子,瞎弹都行。” 喻昕婷说:“我会好好弹的。” 回头张楚佳就向胡以晴炫耀自己的先见之明:“我早说了,他就是个奇葩,多方面的。” 胡以晴只关心考试:“稳定发挥就行了,稳中求胜。” 张楚佳还在忧国忧民:“我们学校要出奇葩咯!” 作曲系的先笔试,但是钢琴系的就要先弹琴了。考生的入场顺序是随机打乱了的,算是能防止舞弊,不过没有实行拉幕考。这也是喻昕婷的运气,不然老师教授们就看不见她的人怎么样,只会听琴弹得如何了。 喻昕婷顺序比较靠前,第十个进考场。监考的老师们都吓了一跳,这家伙,还有抱着谱子进浦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考场的考生啊! 李迎珍也在,看着喻昕婷。喻昕婷先鞠了一躬,正准备开口说杨景行教的那些话,李迎珍先问了:“你的手怎么回事?” “对不起,老师,是我自己不小心弄伤的。”喻昕婷的睫毛一颤一颤的。面前六个权威专家大家坐成一排,还有压力啊! 另一个老师问:“伤了!?还能弹吗?” “能!” “怎么还带着谱子?要求背谱的!” “对不起,老师,我的手是大前天受伤的,所以曲子是新练的。” “再怎么新练的也要背谱啊。” 李迎珍问:“你练的什么?” 喻昕婷垂着头,看着手中的手稿解释:“是我朋友帮我改编的……” 咦,这下五个教授老师倒是稀奇了,伤着手来弹琴和改编李斯特肖邦的人让他们一下全撞上了啊! 那就听吧!让老师们吃惊的是,李迎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喻昕婷身边,要她坐下,并拿过她手中的手稿看,而且一看就认出来了,果然是那小子的杰作。 李迎珍把谱子在琴上放好,对喻昕婷说:“别紧张,好好弹。” 李迎珍大教授居然帮考生翻谱。果然啊,不拉幕就有黑幕!可是喻昕婷开始弹以后,他们就没思考黑幕的事情了,因为喻昕婷的演奏和乐曲本身都超出他们的想象。 一共半个小多时,喻昕婷弹到狂二的时候,老师们看见泪珠从她的圆眼睛溢出,在白皙的脸庞上滑落。虽然她手指上的白纱布和钢琴黑键形成强烈反差,但是没人会听出来她是少了一只手指的。似乎喻昕婷自己也没这个意识,一直那么投入,都被自己感动得落泪了。 李迎珍边翻谱边点头,脸上的诡异笑容让她的同事匪夷所思。喻昕婷弹完后,李迎珍回到座位上。改提问了,李迎珍没先开口。 于是其他老师先来,都是一些没什么难度的问题。问一下对作品的理解啊,对作品的结构分析啊。 李迎珍也终于问:“你对你自己今天的演奏满意吗?” 喻昕婷说:“满意!” “你觉得你今天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和原版有什么不同吗?” 喻昕婷想了好一会,最后还答非所问:“以前每一次弹琴,我都是当做练习,但今天不是。” 几个老师互相看看,似乎都没什么问的了,李迎珍就说:“好了,你可以走了。” 有个老师突然叫:“等一下,你说你这曲子,谁帮你改编的?” 喻昕婷似乎不想回答:“我的朋友,也是考生,考作曲系的。” “什么名字?” 喻昕婷犹豫了一下:“……杨景行。” 果然!有人瞟李迎珍一眼。多管闲事的老师连忙说:“弹得不错,你走吧……好好养伤。” 喻昕婷鞠躬,离开。 耿西东他们问喻昕婷感觉怎么样,喻昕婷说完全不知道。杨景行这家伙,两个小时的乐理考试,半个多小时就交卷了。他没问喻昕婷感觉怎么样,只说:“好好休息,后天还有。” 钢琴系后天就是复试了,考乐理的。钢琴系考生能进复试的只有三分之一。进了复试,落榜的只有三分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