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二章 再接再厉(上) (第2/3页)
说上两句的谈资而已。 咱们之前就有工农业剪刀差,难道还要将企业的利润全部拿走,再来一个工商业剪刀差吗? 如今单干了,农村的副产品,不仅增加了种类,更增加了数量,这些有一多半都是在计划之外的。 北边以后就是这么来的,结果死了一个彻底。 贤婿的主意虽说有些绝户,但如今看来执行的难度并不高。 路子是不错,但这也是舆论的焦点之一。 “胜利,涨了工资就短了利税,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真的能行吗?” 不用这些手段尝试,直接用西方经济专家的休克疗法,那才是作死的行为。 剔除这些坐不住冷板凳的,将原本有限的资金,用于更少的人员之上,工资自然而然就涨上来了。 双轨之后,价格还要进一步接入市场,物价大涨之后,许多职员怕是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就要去下海经商的。 爸,我之前也说过,咱们的市场从来都不是自有的市场。 涨工资就是调控手段。 现阶段从合资厂开始,结果可行,就如考核细则一样铺到其他厂企。 考核是第一步,按照新收益重新分配是第二步。 这样一来,工人的工资高了,有些人眼红了,厂子的内部竞争就会更加的激烈,这种内部竞争越是激烈,厂子的活力也就越高。 等这些人在厂子那边得到历练之后,职员的工资又涨上来了。 或许这些人还能继续将企业的活力带到单位,这样一套以涨工资为动力的自我循环,就能勉强转动起来了。 这就跟老美贬值美刀一样,他们贬值了美刀,就要增加美刀纸币的发行量。 我们这边也是差不多的样子,工资涨了,流通的纸票就不够用了。 ‘钱冒了’这样的话,您就没听过? 从大团结到老人头,咱们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老美印钱拉动内需,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 钱冒一冒,我们再适当的多印一些,多印点老人头,成本低不说,市场的活力也会增加很多的。 无非都是烂在自家锅里,金圆券贬值的前段,就是这么个路数。 货币对应市场上的商品贬值,只要咱们市场上的产品不缺,不过量印刷纸票。 将来广场协议带来的肃杀,咱们这边就能降到最低的程度。 再配合赤脚医生带动的农村作坊、城镇工厂,增加的这部分收入。 只要咱们藏好了内需,将来就有自救的手段。” 贤婿李胜利说到市场流动性的时候,杜老爹这边就踩灭了烟头,手里换上了钢笔。 按照他学到的经济知识,贤婿这套以涨工资为动力,带起的内循环,还是有其道理可言的。 但究竟是否有可执行性,还是要经过周密论证的。 印钱,可不是张张嘴就能来的。 如贤婿所说,有金圆券的前车之鉴,当年印制老人头的时候,就有人提过。 如今看来,许多人的眼界依旧停留在几十年前,并无创新。 而贤婿李胜利这个小年轻,却已经学会拿来就用了,只用金圆券的前半段,这个法子,倒也是比较新颖的。 “这对职员而言还是有些不公平。 但如你所说,有利就有弊。 农民种地苦,工人干活累,抽烟喝茶看报纸的,也该苦一苦了。 再给我一支烟……” 论到抉择,杜老爹这类人也是极为果断的。 合上手里的笔记本,再点一根烟之前,杜老爹这边已经做了抉择。 如贤婿李胜利所说,‘内需’这个词还是很有意思的。 杜老爹他们之前,也就此做过辩论,虽说在经济原理上,还是有跟现在的市场不贴合的地方。 但计划加市场,也是经济原理之中没有的场景,存在即合理,这个时候就要站起来说话了。 亲家的坚持,有些人的反对,看来他老杜又要出来唱反调了。 有了明确的思路,杜老爹这边就真正开始了他的长考,烟一支接一支的抽着。 李胜利站在一旁,一边递着烟,一边捡着烟头。 按规矩来说,中医基地周边是不允许抽烟的,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