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_第八百九十六章 知行合一(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九十六章 知行合一(中) (第3/3页)

='gcontent2'>

    仅是前期的路线规划,就做了一个多月,这还不算产业规划。

    一看这架势,李胜利差不多知道,年底之前是没法成行了。

    总不能这边做完了产业规划,他顶着年尾出城,在路上过年吧?

    现在也不是之前的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了,年假三天,许多地方多半要等到十五之后才开工的。

    上面做产业规划的时候,李胜利就不去旁听了,而是大致将自己知道的一些煤炭产区,标注出来之后,留下丁岚跟上面对接,他则是去了函授学校那边。

    这趟去西北,对丁岚而言是知行合一,对函授学校,以及山上的学员们,也是一样。

    今年,赤脚医生的名号虽说被保了下来,但许多地方的赤脚医生,境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无他,人员太多,即便有钱,一时之间也没法兼顾的。

    随意给赤脚医生发钱,李胜利还没那么冤种。

    勾动有些七零八落的赤脚医生网络,分区划片,以山上的学员为节点,以函授学校的学员为脉络。

    重提西北的赤脚医生网络,就是李胜利要干的事儿了。

    “胜利,这么弄耗费有些大啊!

    学校账上的钱不够了……”

    吕老对李胜利上手就直接拎起西北的赤脚医生,还是不怎么认同的。

    因为养活赤脚医生,就要在下面开养殖场、开作坊、开厂子。

    这个时候,就要说到人各有志了,许多赤脚医生,见做买卖挣钱之后,也借机转行了。

    对此,吕老的意见不小,下面这些赤脚医生,多半都算是正经背过几套医书的。

    而且实践经验丰富,比起学校里的学生,他们能更快的中医入门。

    因为暂时的饭辙,丢下学了至少五六年的中医,去养猪、养鸡、养鸭、养鹅,或是去编筐、编篓、做木匠。

    亦或是进了厂子当工人,这在吕老看来,是中医界的损失。

    这些人稍事培养一下,就能顶起几个村子的看病问诊。

    就此放弃学业,在吕老看来,实属不智。

    “吕老,钱没了再打款就是了。

    您的担忧我清楚,无非是一些赤脚医生,转投他业。

    吕老,有句话我也不得不说,如今的医疗市场,养活不了一百万以上的赤脚医生。

    而赤脚医生之中的多数人,基础还是太差,如今做赤脚医生,也是勉强应付饭辙。

    真要细筛一遍,他们以后连做赤脚医生的资格都没有。

    这段时间,咱们也增加了赤脚医生考核的难度。

    许多事,算是事出有因的。

    但他们终归是在下面做过贡献的,也算是跟咱们的中医有缘。

    拉他们一把,让他们有个好的饭辙,也是我之前授意的。

    这次学员们下去,除了医疗援助之外,就是筛选人手。

    有些村子能养的起赤脚医生,有些村子也真是没有他们的饭辙。

    所以我想,该合并的合并,该增加的增加。

    人手实在短缺,就设立游医吧。

    至于筛查不过的那些赤脚医生,自然是让他们在下面做产业了。”

    说三百多万个村子,三百多万赤脚医生,多少还是有些虚张的。

    真正算来,登记在册的也就一百五十万左右,其中还有部分是卫生员。

    剩下的一百五十万,就全部可以划做是卫生员的。

    大村,赤脚医生自然会有饭辙。

    一些几十户、二三百户的小村子,说是赤脚医生,其实多半都是经过简单培训的卫生员。

    对李胜利而言,真正可用的有一百万,就算是烧高香了。

    当然三百万全部培养一下,做个村医或卫生员还是够格的。

    只是这些人的饭辙怎么弄也是个问题。

    这就不单是中医局或是中医函授学校该管的事儿了,部里也有其责任的。

    有些事可以公私混淆一下,但有些事,必须是要公私分明的。

    “部里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也没有相应的资金。

    我看这批人,不如由中医局来接下。

    至于以后跟部里的对接,再谈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