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_第九百一十八章 巨人肩头(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八章 巨人肩头(下) (第2/3页)

纸,原样发来一套,疗养院这边这套图纸的存在就合情合理了。

    “李教授,这是哪来的?”

    图纸运来的当天晚上,仓库内,只有陈工带着另一位吴工,以及李胜利和张英。

    绝密资料就是绝密资料,即便是同级别的工程师,飞机的资料,也只有陈工跟吴工,有资格查看。

    因为国内飞机用的苏式技术较多,这两位看图纸,就无须什么翻译在册了。

    看完原箱原件,陈工这边甚至都不用看箱里的图纸内容,就完全可以确认,这是一整套的飞机维修、保养图纸。

    箱体之外,都有各总成的标注,这些再看不明白,就是陈工的水平问题了。

    “甭管哪来的,我问你,依照这样的图纸跟参数,咱们能早出原样的白天鹅吗?”

    李胜利的印象之中,六爷都能一直用,就别说白天鹅了。

    接下来大国之间的战争,会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凭借高科技的技术战争。

    另一种就是一锤定音式的核战了。

    科技再发达,技术再先进,只要挡不住六爷跟白天鹅,那就屁用没有。

    如果白天鹅挂载了大伊万那样的大炸弹,不用多,只要响一下,所有人都得跪。

    其实这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六爷的战略威慑对老美而言终是差了一点。

    只有有两三架白天鹅,那事情基本就妥当了,解决不了白天鹅航程远、突防速度快的优势,剩下的只有摩擦了。

    自造,别说十年了,二十年之内,都得两说着。

    杜娇阳跟钮璧坚参与的事太多,将来北边趴下之后的能源、矿产之争,必然会让国内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李胜利这边的想法,简单而干脆,不成就丢一架白天鹅出去。

    很多时候,骑马坐轿的,总是害怕光脚的不是?

    “很难!

    这只是维修图纸,我们想要吃透里面的技术,需要不断的实验。

    如果有相应的实验数据跟技术参数,对我们而言也不是简单事。

    全套工业体系的建立,恐怕就要数以十年计的时间。”

    看着面前的图纸,陈工也发出了重重一声叹息。

    这时候,就不能提弯道超车了。

    不提别的,恐怕一个发动机涡轮叶片,就是将参数、数据、实物、材料、机械设备,全都摆在你的面前。

    照着图纸新做一个,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做出来的。

    这玩意儿,就跟钢厂里负责倒钢水的工人差不多,有的老师傅,数十年如一日,就是能一滴不漏。

    换这个老师傅悉心培养的徒弟上去,恐怕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要做到一滴不漏,恐怕老师傅手把手的教上几年,一群土地跟着,也不定能学会的。

    制造技术的细节,是不会体现在技术参数跟实验数据之中的。

    这是基本制造能力的体现,不是说技术、材料、工艺、设备摆在你的面前,你就可以学会的。

    同样的机械,人家使用可能就是零误差,你来学,十年不定没有误差的。

    这就是在基础技术领域不可能弯道超车的原因,人家做起来是日常,你没有这个基础,做起来就是难如登天了。

    “怎么着?

    难不成还得让我把图波列夫全线,给你们搬到国内吗?

    这本事我可没有,即便有,也不会很顺利的。

    这么做事,会引发战争的……”

    李胜利说完,陈工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

    二十多年前马老就参与白天鹅风洞实验的讨论,二十多年后,他们的大飞机,不仅遥遥无期。

    而且摆在面前的白天鹅图纸,一时之间也难以吃透。

    想着想着,陈工就紧紧的握起了拳头。

    “成了!

    别费那劲了!

    这两天有回国的飞机,你们就带着资料回去。

    同时找一处基地,新建一批苏式别墅跟专家公寓楼。

    容纳的人员数量么?

    三四百个单位,一个单位十个,就是三四千人。

    按照一万人的数量来,各项配套必须齐全。

    我们的时间不多,一两年内,这批住宅,必须能够投入使用。

    相应的附属产业,你们回去也要捋一遍,之后,形成书面的报告,派专人乘坐运输机给我送来。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