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用途 (第2/2页)
风味。 宁安笑了笑,又同她商议在晋州其他县建立工坊的事。 纺织业不同于白酒,可能只需几个工坊就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这是一个人员密集型产业,许多多开工坊,多招人。 因为产量越多,赚的才越多。 他建议素水以机坊为模板。 在县城也打造类似机坊的地方。 这样一来,无论是纺织类工坊还是以后其他民用工坊,都能实现迅速扩张。 眼下,晋州的主调是战争也是发展。 颠覆纺织业只是开头菜,他的野心也不止于此。 他的封土虽然是的,但他的商业版图却没有限制,能扩展多大就多大。 回王府路上,二人又遇到在府衙官员监督下,正在干活的建设军团人员。 这些隶属建设军团的人有的在沿着民坊边开挖沟渠。 有的在平整民坊之间的泥土路,平整好的地方则正在打水泥路。 晋城这座城池不比长安,到处是青石路。 除了主干道外,都是泥土路。
一遇到下雨,烂泥地难以出行,更不用提装载货物的马车了。 正所谓想要富,先修路。 秉持此理念,宁安便吩咐了许长卿,让他引领后续招募的军团人员改造晋州内基础设施。 除了将泥路变水泥路外,挖掘的沟渠将来是要埋水泥管道排水的。 之外,还有另外一条管道将用于排生活污水。 不同于乡村,百姓俱都务农,会利用茅厕堆肥。 晋城内许多人是不从事农业的,尤其是驻扎在城内的藩军。 与其让乡下的百姓入城买粪,引满城臭烘烘的,又浪费人力物理。 不如铺设这条设施,导到城外,调遣官员管理,进行沤肥等事项。 将肥料再统一分配,用于晋州农业。 再者,农业肥料是提升产量的必需品。 乡农传统沤肥堆肥容易造成肥料的浪费。 他会想办法最大化利用它们。 “殿下,那个池子是什么?”正行间,素水指向一个正在砌筑的方形池子。 “那是蓄水池。”宁安道。 “蓄水池?”素水从未听,不禁面露疑惑。 宁安解释道,“蓄水池顾名思义,就是存储水的池子。” “住在晋城内的百姓若是家附近没有井,便要跑到很远的河边取水,若是在每个民坊中建蓄水池,平日里收集雨水,晴便可就近取水了。” “而且北方干旱,不比江南水乡,往回府衙还会在田间盖蓄水池,用于干旱时节灌溉,可谓益处多多。” 素水“哦”了声,“只是田间就罢了,但民坊里蓄水池里的水不会脏吗?” 宁安笑道,“不会,蓄水池表面会抹了一层水泥,水泥凝结后不会像泥土一样弄脏水的。” 这个时代自然环境极好,野外沟渠的水就能直接饮用,更不用提雨水了。 在宁安看来,这蓄水池里的水也不输现今的自来水了。 素水露出叹为观止的神色,赞道,“没想到一个的水泥,竟然有如此多的功效,真是利在千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