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秦:章邯,王离,李由 (第2/5页)
是被郦商、曹参、樊哙、周勃这样的将领打败的,这些人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就算是刘邦,在当时也没跟章邯有过接触,所以章邯不愿意投降受辱。 项羽在新安坑杀的那20万秦军,章邯是有重大责任的,他欺骗了手下的军队被杀,甚至还有可能在项羽的逼迫之下参与了这事,而20万秦军的家属大多数来自关中,也就是章邯统治区的百姓,这让章邯根本无法得到百姓的支持。 虽然章邯不是什么仁慈的人,但内疚之心人皆有知,害死了这么秦人子弟,章邯自知罪孽深重,估计他晚上睡觉都会睡不好,有一定的负担,他也怕自己再次投降之后,会成为秦人的攻击目标。 因为刘邦手下很多士兵都是秦人,刘邦的后方是关中与巴、蜀之地,这些地方都是以前秦朝的核心地区。在这事的影响之下,章邯不愿意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自杀多少也让章邯有所解脱。 章邯在当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悲剧人物,与项羽盟约时,章邯是被迫的,秦朝不信任他,他只能选择投靠项羽,现在如果他再次背叛项羽投降刘邦,就成了项羽的敌人,也成了一个反复投降的小人,这不是章邯的性格。 章邯不是司马欣与董翳,他们可以选择投降,但是章邯不愿意,章邯第一次投降,就害死了20万秦军,这一次再投降,章邯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发生,他也不了解刘邦,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章邯也无脸活在世上了,整个天下之大,却没有章邯的容身之处,所以章邯只能自杀身亡了。 秦王朝立国之初,国力非常强大,但如此强大的大一统朝代,却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只有短短十数年的寿命,再强大的军事力量,再厉害的军事人才也挽救不了秦王朝。 面对风起云涌的反秦起义,秦王朝不断派出军事人才率领秦军镇压。其中,大名鼎鼎的章邯可以说是秦王朝末年最厉害的军事人才,他一度被认为是能够拯救秦王朝的最后一员大将。 章邯早年是秦王朝少府,少府是九卿之一,是一个主要负责皇室衣食住行、饮食起居的文职,所以章邯实际上是文官出身。 不过,不要以为章邯是个文弱书生。在先秦时代和秦汉时期,有条件的男子都会学习“君子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所以,那个时代的很多男子不仅满腹经纶,还学习骑射和武艺,甚至精通兵法。章邯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他懂武艺,还善于行军打仗。 秦二世刚继位不久,大大小小反秦起义就一浪接一浪,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虽然秦王朝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压了部分弱小的反秦义军,但因为陈胜吴广、项梁项羽等反秦义军实力强劲,秦军一再战败。 因为朝廷无将可用,而且又不能及时调动镇守北方的30万大军,于是少府章邯献计,主张秦二世赦免骊山附近的刑徒,给每个刑徒都配上兵器,让刑徒临时组成军队镇压反秦义军。秦二世同意了章邯的主张,任命他为统帅,并调回镇守北方的王翦之孙王离作副帅辅助他。 就这样,章邯从文职转变为秦军统帅,带领一支由刑徒组成的秦军讨伐反秦义军,这是他第一次带兵上战场。 章邯第一次带兵上战场,表现就令人震惊不已,他仅仅依靠手下一支由刑徒组成的秦军,先后击败了陈胜吴广、魏咎魏豹等反秦义军,并在定陶之战亲手击杀实力最强劲的项梁,全国的反秦义军,近一半是被章邯带兵消灭。 后来秦王朝派出正规军队增援章邯,号称有40万大军的章邯更令反秦义军闻风丧胆,无人敢正面跟他对抗。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章邯、王离率军40万进攻巨鹿,各怀鬼胎的反秦义军不敢救援,赵国危在旦夕。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怀着国仇家恨的项羽只率领三万子弟兵,与章邯、王离的40万大军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的结果众所周知,项羽的三万子弟兵大获全胜,斩杀了20万秦军,生擒并处死了王离(王离的祖父王翦斩杀了项羽的祖父项燕),章邯带着剩下的20万残兵败将溃逃(章邯斩杀了项羽的叔父项梁)。 因为巨鹿之战的失败,章邯害怕遭到赵高的迫害,于是在部下的劝说下带着20万秦军归降项羽。章邯在秦国危难之际(周文已经率领数十万大军抵达戏水,威逼咸阳)劝秦二世释放骊山七十万刑徒,让他们拿起武器反抗起义军。在秦国正规军的率领下,这批新生的秦国军队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章邯先后击败了周文和项梁部队,开创了“楚地兵不足忧”的局面。 随后,章邯及王离、涉间等人北上救赵,对巨鹿城形成了包围之势,致使率领数万大军驻扎在巨鹿城北的陈馀都不敢出兵救援。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取得楚军指挥权的青年项羽以锐不可当之势,以破釜沉舟之勇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但是项羽所取得的胜利是局部的,他取得了“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的战绩,沉重打击了士气高涨的秦军,但是却未能与章邯所率领的秦军主力作战。所以,在巨鹿之战后“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此时的章邯依然在军队数量和地理区位上占据绝对的优势,项羽虽然“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并且在随后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却未对章邯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如果章邯与项羽真的在此时举行决战,其胜负是不可断言的。 占据优势的章邯主动与项羽议和 正在此时,“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感觉到压力,但是又想坚持自己的策略——此时秦军有甬道保证粮草的供给,而项羽则是孤军深入,补给正是他最大的问题。所以,章邯派长史欣前往咸阳给秦二世汇报战况,但遭到了赵高的阻挠。这让章邯感觉自己已经失去了秦朝的信任,内部的长史欣和外部的陈馀都开始劝章邯投降: 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长史欣夫将军居外久,多内卻,有功亦诛,无功亦诛……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陈馀 这些话都说到了章邯心里——此时确实没有再给秦国卖命的机会了! 所以章邯先后两次主动提出要与项羽部队“约和”: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 而此时项羽也终于因为粮草不济而答应了议和,双方最终在“洹水南殷虚上”会盟,章邯从此不再是项羽的敌人,反而倒戈相向“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为履行和议的条款,此时尚未被封为诸侯王的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章邯的有条件投降极大地打击了秦国的有生力量,并扩大了起义军的实力,极大推动了灭秦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