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代_燕昭王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燕昭王传 (第2/2页)

天趋于成熟。举兵伐齐旗开得胜

    正当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齐国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然而,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诸侯不满。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

    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得到了昭王的赞同。昭王与乐毅、邹衍仔细分析了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当时齐、秦、赵三强都在千方百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宋国的定陶是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业大都市,齐、秦、赵三国均想染指。一旦齐国灭掉宋国,就必然会加剧齐与秦、赵的矛盾,同时也会对韩、魏、楚诸国形成严重的威胁,引起这几国的不安。昭王便定下诱齐灭宋、孤立齐国的方略。

    燕国表面上臣服于齐,使其对之放松戒备。其间两次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唆使齐王轻率地决定西向攻秦,南向灭宋,昭王则趁此良机,遣使与魏、楚联系,并派乐毅赴赵,促使昭王劝说秦国伐齐。秦国本于齐国相约东、西称王,共分天下;岂料齐竟毁约攻秦、灭宋,势力侵入中原地区。为了出这口恶气,欣然应允伐齐。这样,就形成了各国从北、西、南三面对齐的包围之势。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准备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秦与赵、韩、魏也各派一名大将军率军向齐国进发。齐泯王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觉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泯王尽起全国之兵,渡过济水,西进拒敌。齐军因连年征战,士气低落,加之齐泯王对作战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坟、斩首级等残忍手段相威胁,更使齐兵寒心。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齐泯王率残部狼狈逃窜,退回国都临淄。昭王闻讯十分高兴,亲至济西战场劳军,厚犒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

    乐毅厚赏秦、韩两国军队后遣其归国;然后命赵军进攻河间,命魏军转向东南收取昔日宋国之地;自率燕军直捣齐都。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气攻占了临淄。齐泯王被迫出逃,辗转之莒(今山东莒县)地固守,后被楚将淖齿所杀。燕昭王招贤纳士图乐毅志在灭齐,在占领临淄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扩大战果的措施。为了安抚齐民,乐毅在报请昭王同意后,着力整饬军纪,严禁燕军掳掠百姓。针对齐泯王的暴戾,乐毅宣布宽减齐民的赋税,废除苛法,恢复齐威王时代的一些合理法令。在临淄郊外隆重祭祀齐桓公和管仲,把100多个燕国的爵位赏赐给归顺的齐人,又在齐国分封了20多个享有燕国封邑的封君,笼络了齐国的统治阶级,基本稳定了对齐国的占领,齐国上下都愿归顺燕国。在军事上,乐毅分兵5路继续攻占全国各地。于是,燕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接连攻夺齐国70余城,均辟为郡县,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南)两城未被攻下。

    乐毅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是与昭王对他的绝对信任、坚定支持分不开的。当乐毅在齐国攻城略地时,昭王不加丝毫干预,让乐毅放手大干。当乐毅久克莒和即墨两城不下,有人趁机进谗时,昭王一面痛斥其人,一面派使者对乐毅慰勉有加。昭王用贤不疑,换来部下赤诚相报。

    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昭王派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从燕国东北部后退千余里,燕国领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一带。燕还向南进军,攻占了中山国许多地方。昭王终使燕国跻身于列强之列,步入黄金时代。

    公元前279年,昭王因病去世。

    燕昭王把握了复兴燕国主要在于罗致人才这个关键因素,屈身礼士,用人不疑,终于使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报仇雪耻愿望得以实现,使燕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他自己也跻身于战国七雄重要国君的行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