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心巴疼 (第1/2页)
签了契,自会有人拉钱过来与府衙对接。 一名衙差引着白野去看看现在已经属于他的土地。 白野原本要求必须过河,这点担心既多余,也不算多余。 山阴县水网密布,纵横交错,但是,多为小河,甚至连河都称不上,只能算是小水沟。 故想要利用水力,需要花大力气改道修整。 一路上,白野都拿着自己的小本本,用炭笔做记录,以后这就相当于是个4平方公里的“高科技”园区,规划只能自己来做。 整整一个下午直至酉时才返回府衙,又向先生借阅山阴县舆图,相互印照。 不得不说,没有卫星系统的古代地图,看着是挺费劲,白野还是在赵鼎的指导下才能勉强看懂。 草草的吃了晚饭,便一头扎进书房描绘规划图。 赵鼎也不过多询问,准备考校儿子赵汾的读书所得。 行至赵汾屋内,见儿子赵汾与白野的丫鬟正同看一本书,伴着小声议论。 起初,赵鼎还因儿子的乐于助人感到欣慰,只是越听越不对劲,似乎是那名为白榆的丫头在指导赵汾? 出于好奇,出声道, “汾儿,你们是在读何书啊?” 白榆闻言,急忙起身行礼,赵汾举起手中的《汉语初识》,献宝似的说道, “回阿爹,是兄长所著,白榆方才读书十日,识得的字比孩儿几年学的都多!” “哦?”赵鼎惊奇,接过那本《汉语初识》,粗略一翻,多是启蒙读物,只是书中每个字上都有奇怪的字符,想来便是其中奥妙。 “白榆,这些字符为何?” “回相公话,郎君说那叫拼音,识得拼音便可快速识字。”白榆垂首盯着自己的脚面。 “你家郎君是如何教你的?说与老夫听听?”说着将书又递了过去。 白野当初是怎么教的,白榆便复述了一遍,其中还有标点的应用。 赵鼎越听越心惊,这是广开民智的良法啊,想到此处,便拿着书迫不及待的去寻白野。 赵汾白榆二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长风,此书可是出自你手?” 白野看着闯入的赵鼎,借着昏暗的火光看到赵鼎手里的《汉语初识》。 “可是有何疏漏?” “未曾仔细阅读,你可知此书中拼音及标点普及开来,将惠及天下百姓。” 白野笑笑,不置可否,扫盲自然是一个国家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先生以为,当如何普及?” “自然是大量刊印,诸州,县之蒙学,族学,冬学,均以此为基础启蒙之物,我这便草拟奏章,上献官家。”赵鼎是个实干家,但凡是何民生相关的都极为上心。 “先生莫急。”白野起身上前拉住欲走的赵鼎,引到一旁坐下,倒了杯茶。 “如何不急?此乃利国利民之物,长风曾言明日复明日,怎的又如此拖沓?莫不是担心为师抢功不成?”赵鼎愤然的看着白野。 “先生怎能如此看我?敢问先生,我朝如今可有多余的银钱做这推广之事?其中又有多少士绅会阻挠?朝中若有人言此为jianian邪之法,又当如何?” 白野的思维方式总是先往最坏的方向考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官家怎会不分是非?”赵鼎语气稍缓,慢慢冷静下来,旋即眸中精光大放, “长风胸中已有丘壑?” “先生放心便是。”说着,从怀里掏出自己写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先生请看。” 赵鼎接过,借着油灯细细观读。 白野自顾自的喝着茶,宋代文人喜好点茶,可以说精致到了极致,白野喝不惯,也嫌麻烦。 赵鼎博通经史百家之书,约莫半个时辰,默默合上册子,面上不悲不喜, “长风所图甚大啊,诚然,若真沿此册所描绘的路径发展,我大宋可百代而不亡,但,你可知其中凶险?” 白野闻言,哑然失笑, “不至于,最差,学生依旧可以做个市井乡野的富家翁,衣食无忧。” “收起来吧,早些歇息,今后有的忙了,再者,灯油很贵...”赵鼎起身而走。 府衙后堂西侧为“爱日堂”,于堂前凿池植莲,并架虹桥于其上,以通“对月轩”,取净直不染之意,加制匾曰“爱莲”,旁砌假山,为政余憩息之所。 赵鼎漫无目的的与园中散步,抬头看看那弯明月, “十六岁,当仁不让?天佑大宋啊,臭小子...” 屋内的白野却没有这么悲观,只是惊叹先生的博学,只有他自己清楚那里面究竟涉及了多少内容。 换个旁的读书人,真不一定看得懂,回到书案前,继续完善园区规划和施工方案。 ....................... 翌日,陆宰早早的便领着陆游入府衙拜师。 “符钧,这是何意?莫不是笑话为兄?”赵鼎实在看不懂这是什么cao作。 “元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