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群小盆友 (第2/2页)
确是大将之才,不过,要刘锜统帅左护军仍缺少历练。” 张守也附和道,“左护军系刘光世所创,继任者倘若没有极高的威望,无法驾驭。” 见状,赵构就望着秦桧, “卿是枢密使,有何见地?” 秦桧见官家点到自己,连忙上前一步, “陛下,臣以为,大宋祖制便是以文制武。” 赵构闻言不以为然,“秦卿的意思朕明白,可此一时彼一时,祖制不可废,但也不可泥古不化啊。 目前正值战时,统兵厮杀,文臣不如武将。” 秦桧好似挨了一闷棍,默默退后。 忽然,赵构又问,“除了杨沂中,刘锜,还有何人可以胜任?” 张浚突然醒悟,圣上将岳飞从鄂州召来,莫非真实目的是罢免刘光世之后兼统行营左护军?想到此处,立即开口说道, “岳飞,沉雄刚毅,声望卓著,可当此重任。” 赵构的面色彻底和缓下来, “用兵,当用敢战之将,岳飞敢战善战,不亚于我朝狄青。” 张浚见官家把岳飞比作狄青,心底大喜。 赵构继续说道,“岳飞出身农家,狄青出自寒微,岳飞起自小校,狄青发迹偏地,均是从军后折节读书,精通兵法。” “陛下,臣以为不可!”张守突然打断了赵构对岳飞和狄青的夸赞。 赵构一怔,“有何不可?” 张守道,“岳飞已有大军10万,若再并同淮西军马,本朝一半兵马即由岳飞一人执掌。我朝自开国以来,还未有过如此先例。” 张浚猜测的是对的,赵构此次召岳飞前来行府,为的就是罢免刘光世之后并统行营左护军。 赵构心里清楚,将行营左护军交给岳飞兼统会有大臣反对,命岳飞前来护驾,就是为了显示皇家恩宠,以提高岳飞声望。
秦桧和张浚一样,也悟透了圣上命岳飞随驾的真正缘由,一旦悟透了赵构的心机,秦桧赶紧去前一步道, “陛下,臣以为,岳太尉非一般武将,可当此重任。” 秦桧是枢密使,他的支持很有分量。 赵构朝秦桧投去赞许的目光, “秦卿所言有理,岳飞为我朝干城,非一般武将可比,另外,兵聚则力强,兵分则力弱,朕思之再三,要匡复河南之地,剪灭伪齐,非聚兵不可。” 张浚见皇上和秦桧都支持他的提名,顿时就有底气了,对张守说道, “张相公多虑啦,正如陛下所言,兵可以聚,也可以分,今日淮西兵马与鄂州兵马合并,明日又可以分开呀。” 闻言,赵构点头称赞,“张卿所言极是,统兵与分兵,不在于武将,而在于,朝堂。” ............................... 佃租是定额五成,起初,农人们都直夸白野心善,可当白野提出要按自己的方法耕种,又有不少农户开始犹豫。 毕竟,在他们眼里,一个富家小郎君又怎会知晓田间农活。 白野当然是理解的,甚至还提出了可以保证,若无法达到亩产三石,他会自行补足。 却遭到了陈六的极力反对。 “阿郎今日退了一步,日后便会再退一步,我知阿郎心善,却不可一退再退。” 又绕回到杨朱的学说,人永远都是贪心不足,满足了一个愿望之后,他们便会要的更多。 故而,白野只得发话,愿意干就干,不干走人。 这几天,陆游都跟着下地,为老农扶犁,学白野插秧。 清晨时分是个俊俏的小正太,傍晚回家已是活脱脱的小泥猴。 一开始,陆宰还以为自家孩子在外打架了,陆游便将与白野的问答细细说了一遍。 陆宰大为赞叹,直言,此方为君子之道。 这几日,陆游跟在白野身边除了干农活,更多的是惊讶于白野所学之杂。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农家等等学说均有涉猎,隐隐间似乎已经自成一家,有些问题,甚至父亲和先生都无法作答。 陆游仿佛一块日晒风吹很久的海绵,一朝被丢入大海,疯狂的汲取着各种知识。 听白榆说,兄长在杭州有一间书房的著作,真想早些去看看。 这日,陆游刚回到家,便看到门前一个袅袅婷婷的身影。 “表兄!怪说近日寻你不见,竟是去田间戏耍,我定要告知姨母,你疏于学业。” 典型的江南女子,嗓音苏柔,脸上的几分薄怒,平添几分可人。 陆游苦笑,“哪是顽乐,是在做学问。” “休要诓骗与我,明日我与你一同前往,我也好奇是何学问。”小姑娘插着腰,不与干休。 于是,第二天,白野发现陆游身后跟着个名叫唐婉的小丫头,再过几日,又来个叫赵心兰的小姑娘。 4000亩水田已经都种上了秧苗,白野站在田垄之上,再看看身后的一群小屁孩。 白榆13岁,陆游,唐婉,赵心兰12岁,赵汾10岁, “我这是托儿所么?”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