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长长久久 (第2/3页)
草之忧,只要确保粮道无碍,不日便可收复中原失地,进而继续北上,夺回燕云,届时,长城防线在手,中原安心恢复生产,彻底剪灭虏廷便是易如反掌。” 白野依旧不说话,只是投以鼓励的眼神。 郑伯雄见状,微微蹙眉,不对?这不是当初夫子对陛下进献的国策么? 思索无解,有些丧气,“请夫子解惑。” 白野不卖关子,“一旦北境无忧,中原的大片土地足以在两三年内,令我朝国力再上一个台阶,舆图之上,我朝也将与西夏以及鞑靼诸部彻底接壤。” “这...”郑伯雄眉头紧锁,咬着手指,“我朝与西夏已多年未有战事,还有鞑靼人,更无冲突,夫子是不是多虑了?” “伯雄,你记住,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友谊,中原一旦恢复生产,我朝之富将远胜从前,而虏人,鞑靼,西夏,甚至是西南高原上的吐蕃,都不善生产,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有别样的心思?” 先下手为强,总是不会错的,或是说防患于未然。 郑伯雄再次陷入沉思,如若自己是周边这些国家的君臣,遇见复起的大宋,似乎并不是只有依附这一条路啊。 额头冷汗丝丝往外冒,纵横之术,原来如此,虏人不足为虑,那么接下来的心腹之患便是... “小夫子要我前往西夏?” 白野双手一拍,“不错,你不仅要钉在西夏,还要连通北边的鞑靼,西北高原的吐蕃暂时无须考虑。” 喝了口茶,继续说道,“鞑靼部与虏廷摩擦不断,已经愈演愈烈,可为我朝牵制数万虏人精锐,我朝与虏廷拉扯十数年,西夏始终观望,亦不可不防。” “这...学生恐难当如此大任。”郑伯雄低着头,他不是不敢去,而是怕才疏学浅,坏了事。 白野拍了拍他的肩膀,“呵呵,不急的,你的年岁恰好是最佳的掩饰,若是朝中派一名大家前往西夏,虏廷会是什么反应?怕是即刻便要挥师南下,西夏也会多有忌惮,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接着,带着郑伯雄来到庭院,早春的雨淅淅沥沥,如同顽皮的稚童,活泼且充满生机。 “之所以让你去西夏,一来不会引起他人的猜疑,二来,也方便你在西夏行事,西夏有着不逊于虏人的良马,正是我朝军中最缺的,如今我朝购置的西南马,终归还是要差了些。 还有,纵横之术,非是只用于国与国之间,亦可用于人与人之周旋,你要理顺西夏朝堂形势,哪些人亲近我大宋,哪些人憎恶,谁说只有兵家武人才能开疆拓土?可还记得唐朝的王玄策,你说是吗?” 说完,白野拍了拍郑伯雄的胳膊,给他打气。 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一粮一饷便灭了一国,郑伯雄稚嫩的脸上微微泛红,双手紧握成拳,眼神坚定,“学生愿去西夏!定不负夫子所托。” 白野笑道,“不是我,是我大宋百姓所托。” 似乎又想起什么,“啊...对了,王玄策虽说灭了中天竺,同时也令吐蕃没了后顾之忧,成为当时大唐的心腹大患,这是功还是过呢?” 郑伯雄傻眼了,张着嘴仰头呆呆的看着白野,小夫子,你做个人吧... 白野觉着有趣,笑了两声,转而严肃道,“伯雄,你记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大宋与虏廷决战,应还需三五年,慢慢学吧,还有时间。” 郑伯雄有些沮丧的拱手行礼,“是。” 白野回到堂内,从桌案上取出一份公文,提笔写下郑伯雄的名字,转身递给郑伯雄,“即刻起,你便是我大宋礼部奉使帐案使,征事郎。” 要不怎么说上头有人好办事呢,正八品的官身,写个名字就成。 郑伯雄肃然接过,“学生定不负夫子所托。” 多好的孩子,历练个几年,背着功绩,这就是白野为将来大宋准备的外交部部长... 正此时,陈六缩头缩脑的往堂内张望。 “滚进来说话!” 陈六有些讪讪,“嘿嘿...阿郎,白甲带人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伯雄先坐。” 白甲等十余人鱼贯而入。 “见过东家。” “拜见东主。” “三叔何必见外,如今白家仅留你我二人,快快入座。”白野几步上前,引着白甲坐下。 白甲的双眸细长微眯,保持着淡淡的笑容,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这是东家吩咐的族谱,自家带来了。” 实在是无人可用,醉贤楼的男丁陆陆续续都快被白野调空了,如今的醉贤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花柳之地。 “白丁,白戊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