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的大宋之旅_第八十七章 夏收完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夏收完毕 (第2/2页)

/br>    赵鼎很想翻个白眼,自家弟子给自己送信的频率还不如你呢,你问我?

    “夏收已经开始了,这孩子细致,想必届时会给陛下一个惊喜。”

    赵构望向东南,“惊喜呀...”

    山阴县衙,一众书吏已经忙的脚不沾地了,算盘打的震天响,数据太过冗杂。

    原本是各家将田亩数报于里正户长,然后才到县衙汇总,一目了然。

    结果出了王家这档子事,一些个隐匿土地的纷纷来县衙“自首”,前一版的鱼鳞册基本就作废了。

    这回得自己归类,这是李家村的,那是赵家村的,头疼。

    青甸园的是精耕细作,一直都是陆游亲自盯着,今年的亩产依旧夸张的超过5石,参考意义不大。

    不过山阴的良田,亩产基本都能达到4石,即便是靠近诸暨县那边的劣田,也能超过2石。

    白野当初的估算还是保守了,私田逾73万亩,算上官田,夏收接近百万石。

    当然,这只是稻谷,并且是湿的,晒干之后还得减两成。

    各村,乡晒完的稻谷陆续往青甸园拉,税场的人一一称重记录。

    这个时代,稻谷脱壳还是一项体力活,且繁琐沉重。

    秦代就有一个刑罚叫城旦舂,也就是女犯舂米。

    李太白诗曰,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天再冷,女孩也必须舂出明天一家吃饭要吃的米,有客人,还要多舂一份。

    纯手工,当然也有脚工...

    白野弄的几台简易水力稻谷剥壳机,此时就派上了大用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

    因为材料有限,出糠较粗,这当然是和后世的机器相比。

    除了将大米收好,剩下的还要用筛子过一遍,去掉米壳留下糠。

    虽说这米糠在后世只能用来当家禽饲料,但现在,很多人连这都吃不上...

    湿稻谷晒干得少两成,干稻谷出米,又得少两成。

    整个夏收过程持续了一个半月,最后米和糠总计57万余石。

    傍晚,白野的小院中再次坐的满满当当。

    白野举起茶杯,“这一年多谢诸位的照拂,自家以茶代酒敬诸位。”

    众人也是纷纷举杯,赵汾偷偷的往自己的西瓜汁里倒了些酒,然后冲岳霖挑衅的抬抬下巴。

    岳霖...装作没看到...

    白野其实也挺爱吃西瓜的,尤其是夏天,只是,对于吃惯了8424的白野,这个时代的瓜,一言难尽。

    这就不得不感谢吴明珠院士,仅仅是一个瓜,就需要几代优秀的科学家付出毕生的心血,科教兴国,谈何容易?

    李清照抹了抹嘴,“哎呀,有的人这般着急,怕不是想早日成婚吧?”

    引得一阵哄笑。

    赵颖的脸上浮上一抹粉红,微微低头掩饰羞意。

    白野大方承认,确实有这一部分原因,在桌子底下还捏了捏赵颖的小手,迎着陆游期待的眼神,“务观自然也去!”

    陆游激动的开始打摆子。

    席间气氛欢愉,充斥着丰收的喜意,院中的这群人是真正贯彻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读书人,无论男女。

    明天就要启程前往建康,这也将是北伐的第一声号角。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