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言军, (第2/3页)
声,他豁然起身,动作麻利异常,他老眼扫视过去,直把一群鼓噪的人看的息了声。 别,徐家的牌子,再弱也不是一般人敢放对的。 徐永宁冷哼一声,道:“我徐家是有不少人在军中,因此,之前老夫才向陛下请奏,准老夫辞爵,老夫更会让嗣爵定国公前往边关。 自此以后,徐家若有哪一个还敢蹲在一处好逸恶劳,老夫先不饶他!想吃兵粮可以,想领兵也可以,从兵部下来,十二团营下来,边关下来的,陛下也不会不给他们报效国家的机会。 可长居一地,京营窝在京城享福,甚至兵部的人一直窝在京城衙门里,若是战起,可还有甚脸提带兵?真打起仗来,先不那些不忍言之事,就如绰行,能行?” 罢,徐永宁不等他们反应,又回过头来,看向眼中满是微妙表情的皇帝,拱手道:“陛下,老臣年岁已过七十,古往今来,如老臣这样的武人,有几人能活这么久?可活了这么久,老臣只是受着皇恩,却没做出甚的功绩,实在汗颜。 如今老臣自感时日无多,可事压在心中,临去前,终也是难以释怀。便让老臣代我徐家,为陛下,为朝廷,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尽一份力罢! 老臣建议,在京十二团营,分批替换主将,可先使六营,每几岁一轮,分批赴边镇领兵。边镇亦可类同,分批替换。 老臣以为,京营太颓废了,正好可去九边打磨打磨,而九边回来之人,多年在边关坐镇,有经验有能为,正可让他们回来好好拾掇拾掇团营。” 听到此处,武臣还有些懵,但文臣们皆是反应极快,谢迁作为领兵部尚书的内阁大学士,也终于了话,他沉声问道:“定国公,如你所言换防、换将,初始之时,兵部调遣不明,将帅更是不明,岂不真应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若是偶有变化,军队又如何能为?” “谢学士,老夫自是知道,因此为防万一,才建议,分批轮换。再者,兵将皆是按cao典所行,何来不知,若是真就能让人不知了,老夫倒要问问,那些将领们是何居心。 是不是已把军队,建成自家的自留地了,朝廷换个主将,竟然不知,不认?若是如此,岂不正应了老夫所言,已有了贪渎之心,甚或悖逆之心!” 朱佑樘今日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感觉,徐永宁似乎很摸着他的心在建言。他想过改革京营、边军,但一直未果。甚至连提出想法,也被文武两班的大臣们转过去了。 兵权!财权!人事权! 是这么的吧?自家舅子的那些,这几个名词的意思,他又何尝不知,可规矩、惯性何其难啊。 再加上,他自己的性子他自己知道,终究没有先帝那般坚决! 可徐永宁用自身为媒,把他的心事奏了出来,给他这个皇帝做了筏,且此法若是成行,他作为皇帝,在其中运筹便容易了许多。 一瞬间,他甚至想直接答应下来。 可他知道,不行! 朱佑樘只能深深的看着徐永宁,道:“老国公忠义之心,朕知矣。可还有何建议,今日便一并奏来,朕和满朝文武,一齐听听……” 徐永宁躬身一礼,道:“启禀陛下,方才谢学士所言担心之处,老臣觉得有理。因而,老臣有一想法,陛下可在京中设一专门的讲武之地,如同文人国子监的所在,姑且称为讲武堂吧。 讲武堂可逐年分批选入将校入堂进学,为子门生。以大明cao典为基,以懂得军制、兵法的宿将、名臣为师。 此一来,可使将校熟知我大明军制,学习带兵cao兵,排兵布阵,进修之后进入军队之中,或可只需几载,大明军队无论如何轮换,再无不知兵将之可能。 二来,所有统兵将领皆在讲武堂进修,非师长认可合格,陛下御准忠心,不得结业入军领兵,也断了心私及滥竽充数之人。将决定了兵,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此也是有效提高我大明军队战力的手段。 陛下,老臣以为,此法当行!” 皇帝尚未答复,一旁的张懋品味了一番徐永宁的话,突然道:“如五军检阅?” 徐永宁瞥了瞥张懋,道:“如今的五军检阅是如何,你非要老夫明嘛?哼!” 张懋被徐永宁不给面子的硬怼,怼的生气了,他只是询问,可没打算反驳,是否成立这劳什子的讲武堂对他张家能有多少影响? 他堂堂英国公,他英国公家的子弟,无论有没有检阅,有没有讲武堂,还能少了一席之地? “定国公,检阅如何,讲武堂如何,自有陛下和众臣决断,张某只是询问,何来与张某置气!你也是堂堂的国公,莫要仗着年长,过于疯癫了!” “疯癫?哈哈!” 徐永年念叨了一声,大笑了起来,连笑几声之后,他的脸色越加阴沉,手指着文武两班前列的大臣们,怒声道:“老夫确实疯癫,那也是被尔等逼疯的!” “如今圣子在朝,可我大明的军制、军队,却变成甚的模样了?你张懋为武臣之首,就是如此眼睁睁看着军不似军?文不是文,武不像武? 你刘健为文臣之首,就是如此,带领着朝臣,一步步的败坏着我大明的军制、军队?尔等,在一步步将我大明军队往着腐败,甚至悖逆的方向,越推越近!” “定国公,你放肆!” “定国公,老夫何来带着朝臣乱大明军队?” “老国公,莫要虚言威吓,耸人听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