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离去 (第2/3页)
只因各家势力在营头的职位上进行博弈时,石珪的身份就很尴尬。 在代表本县乡绅士族们的许县尉一伙眼里,石珪只能勉勉强强算个自己人,现在能待在副队长级别职位,就算烧高香了,想让许县尉一伙背后的大小势力帮忙,那是就是想多了。 在外来的玉捕头一伙眼里,石珪只算是个合作了一次的人物,而且这人狡猾异常,想让他成为县域外势力伸在平苍营头里的手,实在不太合适。 况且一个小小的营头,还没有被这些京城里的大人物放在眼里。 于是,随着塞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石珪的位置一天天的往下变,从辅助营正的副将,变成演武教头,接着又变成一般的小队队正,到了最后,则成了辎重队的主官。 对于这个位置,石珪和程金环都很满意,既不用冲到第一线,又能经常远离战场,对四十五岁的石珪来说,这个位置他很满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辎重队手里要过些钱财,石珪也好捞些好处,结交些人脉,方便以后找到机会,能尽快回来。 但对于平苍县第一神射手宋宏武,也就是原来笨嘴笨舌的宋捕头来说,他对自己的弓箭队的位置就很不满意,老挨着老对头石珪,简直是让他心气难平,时不时就要与石珪争吵一番。 ----------------- 咚咚咚,咚咚咚……。 点检台上巨大的聚兵鼓被敲响起来,王参军,周录事分别带着人开始从左右两边整队。 石珪也跟其他兵丁一道,把背包斜挎在肩上,双手垂下,挺直腰板,直视前方。 江县令等一众县里的大佬,陪着征兵使者上了台子,然后就一板一眼的走起了过场,先是江县令上去讲了一刻钟的废话,然后是征兵使者代表陈国军队,向杨营正授旗。此后又是杨营正向各队正授旗。 随后,又是平苍县乡绅代表,代表平苍县父老向平苍营头赠送了一面山水旗,上面绣有代表苍梧山和漓龙江的花纹,代表着家乡与平苍营头同在的意思。 最后,征兵使者一声令下,平苍营头就开始开拔,几个壮小伙在乡老的带领下,擂响大鼓,送平苍子弟出征。 ----------------- 石珪的辎重队是整个队伍中最后走的,整个辎重队现有三十来人,其中十多个就是驾车的车把式,其余的兵丁则是各个小队挑剩的歪瓜裂枣。身上披着的灰色军服,凑近一看,就是些灰布粗织的短袍子,根本就不是制式军服。 这是因为在平苍县募集的兵丁,大大的超过了预期的三百名,最后导致征兵使者带来的军服不够,所以临时在县里请人取了些灰布,粗略的缝制些短袍子,充作临时军服。 好在陈国军队的军服采用灰色布匹,就是因为这种颜色的布匹最容易染制,最便宜,几百套假军服也花不了几个钱。 所以,近来有些财大气粗的平苍县衙,也能拿出些钱来赶制。 只是这种短袍子,毕竟不是制式军服,而且做工粗糙,所以,只能下发给不太重要的兵丁穿着。 像辎重队这种吊车尾的单位,除了队正石珪因为报名早得了制式军服,其他所有人穿着的,都是这种灰色的短袍子。 好在,现在整个辎重队,除了照顾十来辆车,以及车上载着的粮草,其他并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整个营头除了几个军官配了制式腰刀,其他兵丁手里连根烧火棍都没有,那十来辆车以及车上的粮草,是县里征调拨给的物资,营头里仅有的几匹马,还是县里乡绅们捐赠的。 整个营头的武器装备,都要到了省城才能配齐,因此就没有了搬运武器等重活,算得上是颇为清闲。 石珪作为队正,心思并不在队伍身上,他频频扭头望向校场边,不停注视着依靠在石岳胳膊上的程金环。 即便,作为最后才走的队伍,也是始终要走的,石珪领着十多个人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大车队。 等石珪他们的队伍走出东侧的小广场,转到主干道上,往新北门而去的时候,道路两旁都是扶老携幼的人群,跟着队伍一起缓缓移动,这些人是辎重队兵丁的亲眷们。 石珪看着石岳搀扶着程金环,在左侧的道路边上,陪着自己一起向前走,嗓子眼里似乎有些哽咽。 但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再慢的脚步也有走到终点的时候,等队伍过了新北门后,逐渐落后的人群中,还是发出了阵阵哭喊声。 石珪深吸了一口气,抬起了手,让辎重队停下,然后大声喊道:“辎重队的兄弟们,就在这,给你们的亲人道别吧!道别完了,赶紧上路。” 听到石珪的话,就有二十来个兵丁,往地下一跪,朝着后面就磕起了头,口中还大喊着诸如孩儿不孝,爹娘保重的话语。 石珪看着跪在地上,给自己磕头的儿子,挥了挥手,让他站起搀扶住程金环,然后对着程金环深深鞠了一躬,口中说道:“娘子保重!” 程金环眼中的泪珠,终于夺眶而出,她在石岳的搀扶下,颤巍巍的还了一礼,哽咽着说道:“石头哥保重,我等你回来。” “嗯!”石珪点了点头,然后擦了擦眼角,转身高喊道:“辎重队出发。” 辎重队的众人,脚慌手乱的重新整队后,继续出发,石珪看着车队过后,才走在了最后。 等他走出几步之后,又扭头对着石岳说道:“儿子照顾好你娘。” 石岳连忙应道:“爹,我会照顾好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