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西方就没有亚里士多德这个人。(求订阅) (第3/3页)
还真是。
“好像是哦。” “亚里士多德是不是太全才了?” “好像现实当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吧。” 江宁不说,众人可能还不会发现这个问题。 因为先天上,大家刚开始接触的就是这个,也自然而然的完全接受了这个观点。 特别是当知道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很牛逼很牛逼的人之后,你就会觉得,亚里士多德他本身上就应该无所不能,应该全才。 可是亚里士多德也是人。 是人,他就不是人。 既然是人,那他与我们现代人有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也许他可能在某些学科里面很厉害,但绝对不可能在一系列学科都做到行业顶尖。 “江宁老师,可能亚里士多德当时的时代大家都没有什么文化,所以亚里士多德对于某些方面就可能比较突出,于是他就成了这方面的顶尖人才,然后在他的思想下,也就一代一代启发了后人。” “你说的有道理。” 江宁点头:“但事实上并不是,我们可以找到亚里士多德所写的一系列书籍,每一部都是涉及非常深。如果仅仅只是有一些研究,他不可能写得这么专业,也不可能研究的这么深,更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去对这么多学科进行这么专业的研究。在这里面,光是一项研究,都要穷其一生,甚至是一生都可能达不到的。” “这个……” 众人不知道怎么回应了。 当然。 他们回应倒不是偏向于西方。 这主要是江宁今天说的观点,有一些颠覆了他们自小的认知。 所以。 一下子他们还是有一些不能接受。 江宁自然知道这一点。 这就像中华历史上一些知名人物一样。 有的时候。 这一些知名人物传到现在,也就变成了神一样的人物。 他天文地理,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可是我们中华历史上一系列神人,人们都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但西方那边,很多人却是一股脑儿的全都接受了,还以为这里面全都是真的。 但事实上。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物。 哪怕就是圣人,他们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是门外汉子。 但江宁并不急,他继续说道:“我们再来说说亚里士多德所写作品,据说达到100多部,总共有1000万字左右。” “江宁老师,好像留下来的只有300万字。” “嗯,就算留下来的大概只有300万字左右。那么,我想说的是,他真能写出300万字吗?” “江宁老师,300万字虽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如果用一生来写,未必写不到。再说,您看现在一些网络小说作家,一年他都能够写出几百万字。” “噗嗤……” 江宁差点被呛着:“我的意思是说,亚里士多德他这300多万字,是写在哪里,他用什么做为字的载体。” 网络小说作者一年能写几百万字。 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键盘,这才写起字来很快。 如果没有键盘的时代,用笔来写,一年写出几百万字,那就不太那么容易了。 再倒回去。 在没有硬笔之前,用毛笔来写,那写得还更慢。 当然。 这里不仅仅是笔。 更为重要的是字的载体。 在没有造纸术的时候,你要想将字留下来,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么一说。 公频上不少人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对啊,亚里士多德好像是公元前300多年的人物,那个时候西方根本就没有纸。” “对,造纸术最早起源于我们中国,但哪怕如此,我们中国的纸也是公前元2世纪出现的。直到10世纪,我们的纸这才传到了西方。在没有纸之前,我们的古人要么是写在竹简上,要么是写在布匹上,或者是刻在石头,青铜器上。那么,亚里士多德那个时候没有纸,他又用什么承载多达几百万字的作品呢?” “江宁老师牛逼,你不说我们都没发现这一点,这太有问题了。我们古代在没有纸之前,要想传播一些书籍作品,当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那个时候人们哪怕就是写了一些什么,都不敢乱写,都是精简之余又精简,他们怕写得太长,保存不方便。于是,一系列经典也就几万字而已。如论语,他才1万多字。中庸,3000多字,孝经,1900多字……等等,最长的,也就50万字左右。” “我草,这么一说,那亚里士多德写得这么多书籍,岂不是有假的吗?” 不说大家还不往这里面想。 这一说开来。 在众人的智慧下,不需要江宁,大家都发现了有关于亚里士多德一系列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