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卧龙传说 (第2/2页)
不得不说下《卧龙》对局中所用到的场地棋盘了。 虽然没有棋盘也能玩,但是正规赛事都是会用到特制的棋盘来进行游戏。 双方玩家开局每人拥有1座20点生命的城池。 城池的前方各有2排卡牌位,4格近战位,4格远程位。 骑兵、步兵、重甲兵等近战兵种只能放在近战。 而远程位则是放置弓兵、攻城器、弩兵等远程兵种的。 枪兵是个例外。他既可以被放在近战位,又可以被放在远程位。 还有,卡牌一般只能攻击正前方,不能跨越地形攻击。 就比如左边的士兵是没法攻击到右边的士兵的。 当一张牌前方被敌方卡牌阻挡时,他没有办法直接攻击到后方的城池。 也不能隔着近战卡牌直接攻击远程卡牌。 这么看远程兵似乎优势很大,它们既不会受到攻击时候的反击,还能在前方部署近战兵来保护他。 但远程兵往往有着一些负面的词条,比如弹药:需要支付对应的资源才能发动一次进攻。 词条并不是只有正面效果。 有些词条反而是致命的,就比如“藤甲兵”。他拥有超越费用的攻击与生命。但他也有着“弱点:火”这一词条。一旦受到火焰伤害直接死亡。 当同类型士兵牌堆叠时,这些词条也会合并到最终的卡牌之上。 锦囊牌:这是类似于一次性使用的法术卡牌。往往只要支付资源就能直接发动效果。 锦囊牌的效果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有些是对城池或者其他卡牌造成伤害。有些可以为己方城池和卡牌恢复生命。有些可以抽牌或者检索卡组来拿到想要的卡牌。有些则直接改变胜利条件。 卡牌效果多种多样。 脑洞大开的玩家甚至做到了只用锦囊牌就赢下比赛的壮举。
武将牌:这是整个《卧龙传说》的核心。 正如名字所言,每一张卡牌都是一个三国名将。 也因为这些名将的阵营关系,这个游戏被划分成了3个势力。 玩家在构筑卡牌前就要定下一个势力,吴蜀魏三国。只有同一阵营的武将才能在一个卡组之内出现。 当然也有中立的群雄武将,不受到阵营的限制。 曾经还出过一种间谍武将,底色是一个阵营的,文字却是另一个阵营的,作为双阵营武将可以被2个阵营同时携带到卡组内。 武将的阵营设定又进一步地限制了卡组的构筑。 不同阵营之间的玩法差异也很大。 就比如魏国擅长卖血,吴国擅长刷牌,蜀国则相对擅长猛攻。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武将除了拥有和士兵牌一样的属性身材(费用、攻击、血量)外还有着特殊的武将效果。 几乎每张武将牌的效果都是不同的。 所以武将牌类似于士兵牌和锦囊牌的结合体,是又能站场打怪又能发动效果的存在。 但武将牌在数量上有一定的限制。同名武将在一套牌中只能带1张。 而士兵牌和锦囊牌的同名卡却可以带4张。 并且,1副卡组内最多只能带15张武将牌。 就算你卡组再厚,厚到有100张的大卡组,你的武将也只能带15张。 但武将在站位上又有优势。 他们不受地形限制,远程近战随便放。 武将还拥有“行军”词条的效果。就是花费该卡牌攻击的行为将该牌移动到相邻格子。 武将牌出牌时可以以伏兵姿态上场。花费资源后,不直接翻开在场上,而是暗扣在场上。 对方不知道你召唤的是哪个武将,想要进攻只能盲目攻击。有时候就会吃大亏。 有些武将还有“揭示”词条的技能,就是当该牌从伏兵姿态翻面时发动的效果。 以上基本就是《卧龙传说》这款游戏的卡牌构成。 玩家们在你一回合,我一回合的交锋中,看谁先消耗完对方城池生命值,谁就取得胜利。 其中的博弈与乐趣只有常玩卡牌游戏的人才能体会。 或许很多人都能在这款游戏中找到一些玩过游戏的影子。就连这个游戏的名字都和一款山寨炉石撞了车。 当然,这绝对不是作者故意摆烂随便取的。真的只是个巧合罢了。 这样一款卡牌游戏,在马小宫的世界里有着和麻将、扑克一样的受众与影响力。 小马他们自然是格外的重视,他不但将全公司的资源都投入到了其中,还准备联系一些外包团队来共同研发。 这里的外包,可不是小马人手不够而随便招人应付,而是小马打算找对应领域的专家来共同研发。 就比如美术方面,逗彼文化在这种国风原画上并不是专家。 而仙岚坊工作室在这方面算是佼佼者。 他们的《墨雨》古色古香,在国风原画中绝对是顶尖的存在。 虽然《卧龙传说》原本就拥有卡牌原画。但移植到电脑后,马小宫想要做出突破。 他希望能给玩家一种不一样的体验,让卡牌活起来。 而仙岚坊工作室最近正好在研究动态立绘。 马小宫有个大胆的想法,让每一张卡牌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动态效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