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大便宜 (第1/2页)
“是郭家的老太太,就是郭祖佑他奶奶,说自己年纪大了,不知道哪一天就得走,想让郭祖佑早点成亲,别守孝耽误了。”陆景堂说。他下学回来了,别说住这边是真的方便,抬腿就到家。 “老人家不都挺避讳这么说的吗?”陆安好奇的问。 “守孝三年不能办喜事,估计是真的怕耽搁。老太太想的开吧。”韩氏说。 “我们家小财神今天上午赚了多少钱?”陆景堂笑眯眯的问。 于是陆安蹲下开始盘账。 钱都放在陆景堂的一个破草帽里。麦秆编成的金黄色草帽,用的久了开始泛灰白。夏天过了,就把它拿来废物利用。 两个小财神坐小柴堆上加加减减,最后算出来,rou夹馍没赚。 是的,去掉买rou的成本,去掉白面的成本,去掉猪油的成本,去掉柴火的成本。三个人忙活半天的人工算每人十文钱,再扣掉自己人吃的五个rou夹馍,去掉给大伯和大伯母吃的铁板豆腐,去掉卖时搭的零头,没赚! 如果硬要算的话,那就陆安和阿衍一人赚了十文辛苦费。 啊!两脸呆滞。 这个生意做不得,成本太高了。卖贵了没人买,买便宜了又亏。 真是一顿cao作猛如虎,仔细一看二百五。 铁板豆腐今天准备的少,算下来扣掉成本纯剩83文。 但是铁板豆腐可是重金打了一个大铁架子,按照这样的速度,等陆安老了都回不了本。 两个大人倒不像小孩那样丧气,本就不靠这个赚钱,进账多少都算意外之喜。 陆安整出来的豆腐方子能卖钱,就已经让这对父母沉浸在孩子的智慧中无法自拔了。 嘿,我们孩子是天才。 下午陆景堂去学堂,陆夏荷过来跟阿衍学打算盘。 “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 “一去九进一,二去八进一,四去六进一,三去七进一……” 阿衍的声音还带点奶声奶气,不紧不慢的念这口诀。 陆夏荷记得很快,她手比阿衍大,才小半天的功夫算盘珠就噼里啪啦拨的很熟了。 陆安坐在一边看着他们俩,荷花姐在现代也就是初中生的年纪,现在却要准备嫁人了。 如果能在学校上课,她数学应该会很好吧。 “阿衍,你算盘跟谁学的?”陆安问。 “嬷嬷教的。” “那你嬷嬷好厉害,会的真多。” “是的,嬷嬷什么都会。”阿衍没抬头,只有算盘珠清脆的响。 陆安现在没有想往外教阿拉伯数字。对村里的小孩对荷花姐都是。 虽然运算起来更方便,效率更高,但是不适应目前这个环境。 如果将阿拉伯数字、小学数学、乘除法、代数几何什么的全面铺开,以扫盲的力度推广,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 又或者不全面推广,只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可,教给孩子们,那么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只是这些都做不到。 在没有使用环境的前提下,一个孩子学习这些东西投入的精力成本远大于现实收益。或许能带来小部分的精神追求,但是槐树村还都吃不饱饭呢,精神追求很奢侈。 陆安不相信顺和王在治理这么大的疆域时没有想过推广数字拼音。 参考被记录下来的那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就能看出顺和王可谓是百无禁忌。但他最后没有做,或者说做了没做成,那么这其中的阻碍一定比陆安想象的更艰难更巨大。 对于这里的孩子,用这里的规则给予部分帮助,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古代的计算方式及其少量简单的文字,这些对于现代或许落后,对于槐树村的孩子来说,已经很超前了。 不过,等自己的小生意做大后,可以教会自己一家人来做账,搞个密码黑话什么的。嘿嘿。 傍晚时陆景堂下学,槐树村的小孩子们已经早早的到了学堂门口。 一个个小萝卜头,在大门口外探头探脑,没有一个敢进去的。 陆安阿衍和陆夏荷三个人溜溜哒哒的过去。 学堂里下学的孩子虽然不是个个富贵,但基本都衣着体面昂首挺胸,精气神十足。 门外的一群小孩衣着破旧,一群人里凑不出一件没补丁的衣裳。大部分面黄肌瘦,头大身子小。十几个孩子里只有两个勉强算的上“胖”。这“胖”还是对比出来的,充其量能称的上一般。 一双双眼睛看着往外走的“正经”学生们,装满了畏惧和羡慕。 陆安看到这画面叹了一口气。 槐树村太苦了。这么多年没有听说过谁饿死,但大部分人也只是没饿死而已。 再仔细数数,这么多孩子里竟然只有两个女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