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_第12章 刘海中的善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刘海中的善意 (第1/2页)

    翌日凌晨,寒风凛冽。

    李卫东穿得跟狗熊似的,脸上戴着纱布口罩,手里拎着一盏带玻璃罩的马灯,行走在京城街头。

    前两天刚下过雨,地面上了冻,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清脆声响。

    道路两旁的路灯,散发出昏黄的灯光。

    李卫东沿着昏黄,走了足足五里地,来到一处逼仄的小巷子前。

    巷子里也是一片死寂,却有无数萤火虫在里面迅游,置身其中就像是来到了人间鬼蜮般。

    不过这鬼蜮却是人们的希望之地。

    这里就是京城的一处鸽市。

    鸽市的起源已经无从考据,产生的根源却很明确,那就是物质配给制度。

    建国初期,物资匮乏,粮食和工业用品都无法满足民众的生活所需。

    于是上面采取票券制度解决这一难题。

    原则很简单,每家每户按照不同的标准发放票券。

    有了票券,才能购买商品。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有些居民家里人口多,票券不够用,而有些居民票券则富裕。

    鸽市就此产生了。

    在这个灰色地带,居民们可以交换票券。

    随着时间的推移,鸽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京城近郊的农村社员们也会把农产品拿到鸽市上出售。

    专门从事倒卖票券的票贩子,收售古董的古董贩子,也都来到了鸽市。

    派出所自然知道鸽市的存在。

    不过考虑到民众所需,只要不闹出大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偶尔派人来巡一次,抓几个票贩子。

    由于是灰色地带,不会得到上面的管理,鸽市上的买卖双方都很谨慎。

    卖家一般是摊一张旧报纸在地上,报纸上摆上‘样品’。

    卖小米的就放一小把小米,卖花生的放一小把花生。

    当遇到买家,双方达成一致后,卖家才会把货物拿出来。

    李卫东没有‘样品’,只能把矿石机摆在旧报纸上,提着马灯让‘逛街’的人可以看清楚。

    矿石机在民间很少见,更没有在鸽市上出现过。

    很快就引来不少人的围观。

    大家伙都很好奇,却没有出声询问。

    因为按照鸽市上的规矩,买卖双方是不能交谈的。

    李卫东早有准备,扯上天线,打开矿石机。

    很快冰冷的空气中就响起一阵悠扬的音乐。

    鸽市十几年的沉寂被打破了。

    一位头戴毡帽,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忍不住说道:“这,这收音机没有电池也能响?”

    李卫东没有理会他。

    矿石机虽然很小众,总有人懂得的。

    果然,中年人话音刚落,一位鼻梁上架着玳瑁框眼镜,浑身散发着斯文气息的年轻人就说道:“同志,这是矿石机吧?”

    围观民众对不用电池的收音机很感兴趣,纷纷围着年轻人问东问西。

    “矿石机是什么?”

    “没电池也能响?”

    “能收几个台?”

    ...

    当听年轻说只能收到一个台时候,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只能收一个台,有什么用?”

    “一个台怎么了?就算是收音机也不能一次播两个电台的节目吧!”

    “就是,矿石机不用电池,这也省了一笔开销。”

    ...

    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个中年人,他小声问:“同志,矿石机怎么卖?”

    李卫东没有回答,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