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叫方淮 (第2/3页)
两分钟后,九班的门打开,岳涛站在床边,一脸吃了烂蒜的苦相看着自己被扯下来丢到一边的床单。 “给你十分钟,还有,睡觉之前把卫生打扫一下。” 郝成斌留下一句话,领着方淮走出。 方淮一路上还是比较放心。 起码还没给他搞什么打水洗脚这一套,今天别太热情,明天就别太残忍。 …… 迎新的热情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翌日,晚7点。 训练基地一片通明,诺大的cao场上,三辆大巴车领着五辆军用卡车驶进。 “红红的警营,红红的车,红红的青春,红红的我,多少次训练场上我们汗如雨落,多少次默默坚守~啊!我们坦然执~着!” 一个个被空调吹得红扑扑的脸蛋下车。 班长:“来,兄弟,把包给我!” 提前到的新兵:“啪啪啪…” 声光电一体式服务。 夹道欢迎的新兵的掌声和广播里的消防军歌汇到一起,灯光打在刚刚下过小雨而略显反光的地面,把军营衬得熠熠生辉。 班长们热情地提供着服务。 这是他们今天迎接的第二批新兵,半小时前迎接的那一批,正熙熙攘攘站在新训楼前。 相对于方淮他们来时的三三两两,这才是今年贵州消防真正的主力军。 前世没觉得,此刻已逐渐重新融入部队的方淮才感觉到,看着这些新兵下车的老兵是什么心情。 像一个强迫症患者看着一堆乱七八糟的缺角积木。 帽子垮,武装带垮,腰带歪的,冬季迷彩皱皱巴巴。 黑黢黢瘦壳壳的少校站在旁边大礼堂建筑的楼梯上,手耷拉在围栏边,静静看着这一幕。 直到全员下车,才发出洪亮的一声。 “刘满弓,集合整队!分班!” 洪亮得荡出回声。 刘满弓跑步到达队前,大声道。 “全体集合!” 整个队形开始不规则涌动。 “哎哟,你踩到我鞋带了!” “走走走,往那边去点!” “等一下,等一下!” 一个蹲下去系鞋带的身影,就能阻挡一大片人的前进。 班长们倒是散开到了队伍的外围,帮助新兵蛋子们调整队形。 很快,一个大方阵逐渐成型,先到的新兵站到队伍最右边,班长们站到整个队伍两侧,把握了行列间距。 “向右看…齐!” 刘满弓一声大吼,整个队伍很快以班长的间距为准,拉开了一些,给周围人留出一些空间。 “向前看!” “稍息!” “念到的人,立正出列,站到各班班长身后!” “一连一班!” 一名下士出列,到了队伍旁边一块空地上。 “孙宇!” “到!”一名新兵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张亮!” “到!”这一声更宏伟。 上面的少校点了点头,动作不大,但是很多人都看见了。 “张先潮!” “到!!” “吴威!” “到!!!” …… 后面的新兵好像懂了规矩,点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都用尽了最大的力气捏着嗓子,使自己的声音显得高昂。 二十分钟后,九个连,80个班码齐了人。 每班十个,满打满算,800人。 其实还有第十个连,20多个人,新兵结训后会去昆明指挥学校,借调站岗。 这些人,下队就是“老爷兵”了,配享太庙。 当然,前世方淮也是配享太庙的一员,下中队没几个月,就调到培训基地办公室,每天打打文件,做做文员工作,每天和几个女兵混迹,“专心准备考学”。 没有训练的日子,部队养人的伙食,一度让他从140斤长到了180多。 “各连各班带回点验,8点15,带到食堂门口集合!” 王剑迅速跑到方淮所在的队伍前。 “七连,一至九班,依次带回!” 一班班长出列。 “一班,齐步走!” … 整片空地,在团——连——班的依次指挥下有序上楼。 一进楼梯,队列就开始散漫起来。 方淮前面的两个同班新兵迅速开始讨论。 “诶,我在车上听说他们解放军的都是先到团里新兵连的。” “对啊,他们现在很多师都改成旅了,跟我们不一样,都是一个团一个团接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