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封家六子 (第1/1页)
说崔澈的先祖们一心求田问舍,或许冤枉了他们,但能积攒起这么大的家业,自然也与廉洁搭不上边。 当然了,大环境本就如此,也怪不得他们。 北魏一朝在冯太后颁行班禄制以前,官员是没有俸禄的,当官也得糊口,朝廷不发薪水,便也只能自己想办法。 但其实真正指望着俸禄糊口的是那些小吏,在孝文帝太和改制前能当官的汉人,哪个不是门阀士族出生,不说巨富,却也是颇有家资,所谓朝廷不发俸禄不过是他们贪腐的借口。 班禄制推行以后,规定贪赃满一匹布绢者死,在一年之内以贪污罪杀了四十四名刺史以下官员,其中包括尚未亲政的孝文帝的舅舅李洪之,由孝文帝亲自审问后处死,官场风气才有所转变。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孝文帝身死,尤其是其子宣武帝元恪死后,太后胡氏垂帘听政,yin乱宫闱,朝政迅速腐败,等到尔朱氏以武力夺权,班禄制已经名存实亡。 高氏掌权前期,高欢、高澄父子还会打击贪腐,但到了高澄遇刺,北齐建国,除高欢第六子高演不算残暴以外,一连出了高洋、高湛、高纬这些个仁君典范,官场风气又能好到哪里去。 否则以关东人口、财富倍于关西的状况,若没有这些个仁君贤臣,北齐又怎会速亡,只得了二十八年国祚。 崔澈感慨之余,将账册恭敬地交还到了祖母手中。 祖孙俩来不及多叙话,祠堂外便有下人通禀,说是表公子登门。 崔澈以为是裴秀来探望他,还在奇怪姑母怎么没有一同前来,与封老夫人来到正厅,看清了来人不由大失所望,厅中六人他都不认得。 “拜见姑母。” 六人望见封老夫人,赶忙行礼道。 原来他们是渤海封氏子弟,是封老夫人兄弟之子,此番听说崔澈回府,作为表叔的他们特来相见。 通报了姓名崔澈才知道除去最幼之人未得表字以外,其余五人皆以字行于世。 六人之中,有二人为封隆之长子封子绘所出,即封宝盖,封宝相。 另外四人由封隆之次子封子绣所出,封德润、封德舆、封德如以及才九岁的封伦。 封伦这名字崔澈并不熟悉,但不妨碍他从年纪推算出这位就是未来唐朝宰相,官至尚书右仆射的封德彝。 崔澈也没上赶着巴结,一来这封德彝的风评并不好,其次,未来当上尚书右仆射很了不起么,他祖父崔季舒在北齐官拜尚书左仆射,都是从二品的官员。 当然了,都是仆射,亦有区别,唐朝因为二凤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便不设尚书令一职,以左右仆射为宰相。 北齐就没这个规矩,故而崔季舒只是加特进,礼如丞相,但确实没有坐上相位。 六位表叔都是仪表堂堂,尤其是封伦,更是只比崔澈差了一筹,也难怪未来能被杨素看上,招为女婿,在过人的才智以外,还生了一副好相貌。 封老夫人有意让崔澈与侄儿们亲近,将来也好有个帮衬,毕竟过往先祖再显赫,说到底如今的崔府也只剩了她一個老妇人与孙儿相依为命。 交谈中,封家六子虽然惊讶于崔澈的早慧,但联想到他自小长在北疆,吃了许多苦,早熟也属正常,自家九岁的弟弟封伦在崔澈这个年纪也已经展露了智慧,便没有大惊小怪。 崔澈在旁敲侧击中也对封氏的情况有所了解。 封隆之与其长子封子绘早已经故去,次子封子绣前些年出镇霍州(安徽霍山),为南陈大将吴明彻所擒,被送往扬州,从此与家人音信隔绝。 众人正聊得畅快,又有下人禀报,崔昭容与裴秀过府拜谒。 崔澈闻言自是喜出望外,向六位表叔告了声罪,立即奔出府外相迎。 听闻女儿回府,封老夫人自然激动,但她还是为崔澈向六位侄儿解释了一句: “澈儿在北疆孤苦伶仃,多亏昭容与秀儿照料得以成长。” 年纪最小的封伦笑道: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阿澈虽幼,却知恩义,侄儿恭贺姑母。” 其余五人也纷纷称贺。 封老夫人脸上笑意更浓,她摆手道: “老身这把年纪还能活多久,也不指望澈儿孝敬,只盼他将来能够光耀门楣,老妇我再无所求。”
封子绣的长子封德润闻言说道: “姑母福寿绵长,阿澈生性明敏,定能亲见他告慰先祖。” 说罢,顿了顿又道: “阿澈如今将满七岁,也该是进学的年纪,不知姑母可有属意的儒士?” 封老夫人不以为意道: “还未曾思及,不过河北多儒士,蒙学而已,不乏堪为良师者。” 一旁封子绘的长子封宝盖插话道: “姑母是打算让阿澈留在河北就学?” 封老夫人不明其意,反问道: “难道还要背井离乡不成?” 封德润叹息一声,说道: “高氏以河北建义,故而充任要职之人,多是河北才俊,如今周主以西并东,若不往关中游学,他日朝堂哪有我等容身之处。” 封老夫人一时迟疑,她当然知道士族子弟所谓游学,主要便是结交人脉,也明白封德润所说的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河北士人不可能再保有东魏、北齐时的地位,注定要被关中士人压一头。 可崔澈才七岁,她又怎么放心让孙儿远行。 似乎看出了姑母的顾虑,封德润为其解忧道: “伦弟下月便要去往关中求学,正可让阿澈与阿秀与之为伴,阿秀如今十三岁,在边疆消磨了四年时光,更该珍惜。” 封老夫人听他这般说,已经意动,裴秀在北疆磨砺四年,想来也有了担当,封伦自小以才智闻名,更能照顾自己孙儿。 “此事我当询问了澈儿心意,再与裴老夫人相商。” “自该如此。” 今日封氏六子登门,除拜访以外,就是打了让崔澈、裴秀与封伦一起往关中游学的主意,尤其是崔澈。 博陵崔氏之所以被称为顶级门阀,相较于渤海封氏来说,便是他们在北周、北齐两个政权之中,都有人身居高位。 前往关中游学,没有达官贵人引见,还怎么结交人脉。 真要读书,偌大的河北,难道还寻不到称职的先生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