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我后台的后台不可能这么硬 (第3/3页)
策机构,由全体M6-8、P11-12和T11-12组成,是真真正正的核心权力层。
M5,距离这个圈子,仅剩一步之遥。这个靠山,确实硬得吓人。也难怪范鸿堂堂P8,就敢对所有员工兴趣小组拒之千里。这个底气,的确不是一般的调查员能拥有的。 “公司不兴什么师承,没有那些徒子徒孙的说法。我堂堂副总监,也不搞员工兴趣小组那一套。我和范鸿有交情,和你没有,你找过来,我也只会公事公办。”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随着酒足饭饱告辞离去的员工越来越多,谈话也逐渐接近尾声。 到最后,大同分部的人都走光了,调查组的人也出来了。 张世光让他们先上车瞪着,自己一会儿就过去。 那个易工竟然提醒他抓紧时间,说晚上回去还有碰头会,让他别拖太久。说完还友善地对乔木点头告辞。 看着那个易工的背影,乔木好奇地打听:“这是哪路公子哥,这么牛?” “无权无势,”张世光也看着对方的背影,“工人家庭出身。” 乔木很是惊讶:“走岳父路线?” 张世光笑骂:“小小年纪想什么呢?他是学院培养出来的。” 公司在社会上搜寻那些“有天赋”的调查员时,难免会找到一些未成年人。 在《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限制下,公司不能直接聘用他们,就搞了个新起点工程学院,用来培养这些愿意加入公司的年轻人。 这个过程中,又会以实习的名义,让他们执行一些零风险项目,以此规避相关法律法规,算是钻空子。 这些人都是接受着公司的教育长大的,对公司的认可度与忠诚度,要远远高于乔木这些社招员工。 公司高层视他们为嫡系,一个个都是重点培养,就指望着未来能将高管联席会交到他们手上,在实现真正的“内行管理内行”的同时,还能有效压制调查员系统的膨胀。 不过公司也才成立了十六年,工程学院成立时间更晚,再加上学生还要读书,所以目前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还在基层打磨,没来得及升上去呢。 就这,这些工程学院出来的实习生,也是各分部抢破了头的香饽饽了。这一点和能力无关,主要还是构建人脉的考量,往难听了说还是拉帮结派那点破事儿。 张世光继续说道:“他看着是傻了点,但我要的就是这股子傻劲。” “你能护他一辈子?”乔木有些不解。 张世光瞥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所以下半年他就要外调了。” 隔了一阵子,他才又说:“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好。” “学院都是这种人?” “怎么可能?”张世光哑然,“他这种性子,搁哪都是个别,去哪都活不久。不过我觉得监察部挺缺这种人的,就给要过来了。” 乔木点头感慨:“哪都缺这种人。” “是啊,”张世光闻言叹息,“哪都缺。” 随后他又禁不住莞尔道:“范鸿说你跟个小大人似的,说话老气横秋,之前我还不信……” “他就是这种人,没有针对你的意思。他跟他说实话后,他应该还挺喜欢你的,别跟他置气啊。” “我还得谢谢他,”在张世光疑惑的目光中,乔木看向易工所坐的车辆,“是他提醒了我,我还不到十九呢。” 这边聊着,那边的易工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下车朝张世光打招呼。 张世光也挥了挥手,随即就与乔木告别了。 等调查组的三辆车开走了,乔木才反应过来:这个老家伙,从头到尾都没提加飞信的事儿。这是防着自己走后门呢? …… 对大同分部普通员工的调查就这么结束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就是总部那边的事情了。 但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本该临时组织起大同分部工作的副主任徐光仓,竟迟迟没有出现。但他的信息并未撤下去,说明他没有被法办,还是大同分部毋庸置疑的副主任。 这导致大同分部出现了罕见的群龙无首的情况。 但懒散成性的分部员工们,根本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该划水划水,该摸鱼摸鱼,仿佛这个分部从一开始就不需要领导似的。 乔木继续上着自己的游泳课,依然不怎么去公司。 没了赵主任的压力,他彻底不着急了,游泳课一上就是整整半个月,又过了个悠闲的端午节。 直到六月六号,他才去了公司,打算探一探那个奇怪的项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