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路遇 (第1/2页)
赵广渊与鲁王密谈良久,自鲁王愿意倾全力助他之后,对他帮助颇多。 鲁王自身有疾,没人会把他当成威胁,他能不显山不露水不引人注意地帮着赵广渊做一些事情。 赵广渊也确实需要一位皇室中人在暗地里帮他。 齐亲王虽说也站他,也愿意给他提供帮助,但齐亲王做为皇上那辈唯一活着的亲王,他自有自己的处世之道。不愿意拿一家子性命去赌,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齐亲王地位摆在那里,他做得再多,将来也不可能给他一个一字并肩王或是让他摄政什么的。 封无可封。 鲁王给了赵广渊一百万银子,赵广渊虽说不缺钱,但还是把它收下了。 这是信任,是托付,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投诚。 不收鲁王还不放心。 “我也想为百姓做点事。”鲁王说道。 赵广渊点点头,收下。 与鲁王密谈许久,赵广渊又去见了蒋项。 此次赵广渊出京,危险重重。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太子为了巩固地位,与秦王分庭抗礼,暗地里拉拢各地官员,许他们各种好处,助长了各地官员的贪欲。 此次八百万两兴修水利款,太子扣了一半,余下四百万两,再被这些驻虫一抠扣,还能余下多少? 要真是查到些什么,蒋项已经可以预见那些人为了保住官声性命,会不惜铤而走险。 到时越王危矣。 “要不,王爷还是别去了。另交待心腹一路暗访?” 越王蜇伏十年,眼看黑夜就要过去,可若是陷入更危险的境地,蒋项无法想像。 “先生放心,我会做好万全准备。” 蒋项心里打鼓,七上八下的。王爷准备得再足,他还是担心有个万一。 “此事必须我本人去。”为了拿到太子的把柄,为下一步做准备是一回事,最重要的,他想攒点名声。 这十年,他还是离开百姓,离开朝堂太久了。 蒋项劝他不住,只好叮嘱来叮嘱去,想让两个儿子跟着,也好有个照应,可又无离京的理由。只得提着一颗心。 赵广渊与蒋项秘谈后,又与心腹幕僚属官等人布置了一番,才把他要离京的事告之妻儿。 林照夏知他这两日有事,也没去吵他。但没想到,一听就听到他要出京的消息。 “我想跟你去。” 赵广渊一愣,思考着这种可能性。 “你被送到皇陵思过,我做为你妻子,难道不应该陪同?” 是该同甘共苦。他也想她陪伴左右。可是…… 终还是摇了摇头。 “你现在是王妃,整个王府我还要交托给你。而且长至马上要放暑假了,他升初中,你要回去帮着处理一些事情,府里和外头的好些事也离不开你。” 林照夏不满意地瞪他,“可我想跟你在一起,咱把长至也带上。” “不行。”赵广渊拒绝,“长至还有课业。” 林照夏顿时就不想理他了。 赵广渊又低声去哄,“我除了担心你的安危,也怕离了府里,时空门再出现问题。”不是怕林照夏回不去,是怕林照夏回去了,再也不能回来。 他害怕。 比他担心此行会出现意外还害怕。 抱着林照夏,在她耳边低语:“你知道的,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不能没有你。” 林照夏长叹一声,紧紧回抱住他。“我也是,不能没有你。” “放心,我会小心。有你和儿子在府里等我,我会早日回来。” 隔日,赵广渊在朝会上被至正帝痛骂,还不听蒋项等官员劝说,执意要把他送去皇陵思过。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时,赵广渊已经拂袖而去。 等散朝后,又听说越王已经出京赴皇陵了。 听到蒋项大骂皇上,说他不念骨rou亲情,心眼跟针尖一样。太子和秦王只觉得有点莫名。 但细思,又没发现问题。 “越王冲撞了皇上?”是如何冲撞的?“打听清楚了吗?刘起那边怎么说?”太子问心腹。 不止太子向皇上身边的近侍打听出了何事,就连秦王和晋王等人也都纷纷打听。 刘起和皇上身边的近侍,连守皇上寝宫的宫女侍卫那里都被塞了不少银票。 可得来的消息,也不知真假,只说是越王进了两次御书房,每次出来脸都是黑的。 楚王听到赵广渊已经出京往皇陵去了,那叫一个开心,“皇兄在担心什么,他有心思不假,难道父皇还能配合他演戏?” 自老七回来后,父皇对他的态度让人琢磨不透,说对他不好嘛,也常有赏赐,说对他好吧,又把他扔去司农司种地,平时也不见召他进宫。 秦王若有所思。 他已经确定老七手里有人,他回京是带有目的的,且目的极为明确。老七这会去皇陵可能这里有什么事,可父皇会配合他演戏? 还是说父皇交待给老七什么事情? 楚王不以为意。“父皇能交待老七什么事。别看他父子二人相处着还行,可老七对父皇心里有怨,有恨,父皇呢,对老七也防着呢。” 会交待什么重要的事给老七。 父皇那么多儿子。 “再说了,不是说他去皇陵了吗,打发人去皇陵瞧一瞧,那又不是多难的事。” 等兄弟二人和太子派了人去皇陵打探时,就发现赵广渊又穿着一身朴素的短打,下地种菜去了。 众人也就把此事撇了开去。 而赵广渊的替身正在皇陵种菜的同时,赵广渊己带着人奔赴各地查看堤坝的情况了。 而户部的官员还未出京。 这日,赵广渊一行人,到了洛城。 此时已是六月初十,地里的水稻正在灌浆。中午艳阳正烈,几个农人正坐在一颗大树的树荫下躲阴凉。 一老汉抬了抬头,眯缝着眼睛往天上看了看,低下头咧着嘴笑笑,“这太阳好,要是落几场雨,地里的庄稼可吃不住。怕是要减产。” 一人附和,“可不是。今年年景好,地里也不缺水,今年家里能多落下几斤粮。” 一家老小能多吃几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