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看)服(你)王(不)化(爽) (第2/2页)
光复杂的看着身侧说话的少年,她刚张开嘴,说咬些什么,便被少年打断: 听着少年这半逼迫,半恳切的言语,女人轻叹一声:「芒松,祖母的身份你应当也是知道的。我并不是唐皇的亲生女儿,而是王室之女,只是为了和亲才从郡主被抬到了公主的身份,封了文成公主远嫁到吐蕃... 本来就没什么话语权,更逞论过去了这么多年,当今的皇位也换了人,血脉亲情更远了一层,想靠祖母这层关系,怕是有些难了...」 说着,她略显浑浊的双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 从她嫁到吐蕃来到现在,不管是吐蕃百姓也好,亦或是这里的贵族阶层都对她尊奉有加。 数十年如一日,即便是石头心肠也该焐热了。 她又怎么可能不对这片土地产生些许情感。 她确实不愿意见到,这高原上的牧民们,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但奈何她的身份十分尴尬,与其失败后,两头不讨好,还不如索性在一开始就表明为难的态度,不参与其中。 更何况,吐蕃再亲切,也顶多算是第二故乡罢了。 若是非要从吐蕃跟大唐之间选一个,那她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毕竟她的亲人都在大唐,而在这吐蕃她唯一值得留恋的丈夫早已经 死去,眼前口口声声叫自己祖母的少年,又是跟她没有血脉亲情上的联系。 听着她的话语,叫做芒松的少年,双眼中期盼渴求的神色渐渐淡去。 他在脑海中思索着对方话里的意思。 芒松才接过赞普的位置没有几年。 虽然他如今已经获取了吐蕃上下的认可,但也仅仅是做到整合内部,想要放眼于外,吐蕃仍旧需要数年的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才有这个机会。 而那时,也是打打吐谷浑之类的番邦小国,远不到跟大唐直接冲突的时候。
数年后都没这个机会,现在更不行了,甚至说不好听的,只要大唐能腾出手来,吐蕃只有被碾碎的份。 沉默良久: 说着,他从地上站起身来,扭头看向后方的僧侣跟贵族们: 他的话还没说完,殿外突然跑进一位武士,苍白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芒松只觉得脑袋里一片嗡鸣之声。 整个人都有些懵。 距离事发这才一天不到,唐军就已经打上门来了? ,卑鄙的大唐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吧。 然而,祸不单行。 正当他咬牙思虑对策的时候,门外又有一位武士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赞普,前方传来消息,大唐集结了十多万的阴兵,借助夜色攻伐我吐蕃。 为首的正是那灭了西突厥的蛮神! 现如今,昆仑一线的寺庙,营寨全部失守!」 接踵而至的坏消息。 让芒松感觉到有一股强烈的心悸之感,让他呼吸不畅,整个人都摇摇欲坠。 周围见势不妙的僧侣赶忙上前将他搀扶...一番急救,加上身体年轻,总算人没有晕过去,但脸色也变的苍白的吓人: 芒松话落,从人群中走出了一个两鬓斑白的瘦弱男子,他躬身一礼,开口道: 对芒松的交代,旁人并不意外,毕竟禄东赞也算是前代赞普留下的托孤大臣...甚至,相较于年轻的芒松,他们更愿意相信老辣的禄东赞能抵抗大唐的兵峰。 而后者,虽然从头到尾,眉头都皱成一团,但对芒松的交代并不抗拒。 只是在走到殿门外时,抬头仰望了一眼夜空,口中呢喃道: 禄东赞很想测算一下,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吐蕃的国运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动荡。 但时间不等人。 所以,也只能困惑的牢sao一声,便迅速带人离开了布达宫。 而在他离开之后不久,芒松也带人离开。 原本想着,借助他这位祖母跟大唐的血亲,看能不能找到个转圜的余地,避免战争。 但现在既然已经打起来。 她也就没有价值了。 当然,芒松敢这么直接离去,因为他是赞普。 其他的僧侣跟贵族,可没这个胆子,他们虽然也急着离开 ,但态度却很恭敬。 ...... 将所有人送走之后,文成公主双眼直勾勾的看着上方面容慈悲的佛像。 她是真没想到,大唐能这么迅速。 太快了,甚至快到连一封谴责的国书都没有,就悍然开战! 这根本不符合她记忆里的那个大唐...难不成,现在儒家是公羊学当道? 思考许久,她叹了口气。 想再多,都跟她没什么关系,不论是大唐还是吐蕃,现如今都不会因她而变动原有的计划。 她能做的只是呆在这宫殿里,等待战胜,或战败的消息。 只是,今生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大唐,去父祖的坟前看一眼,上柱香...她才收回空洞的眼神,低头敲击着身前的木鱼。 她的惆怅没人能回答。 因为此时的吐蕃乃至安息都护府,在从惊吓中回过神来后,便纷纷开始各自应对的策略。 前者调动大军跟僧侣拦截进犯的阴兵的同时,还请佛陀跟罗汉下凡去对垒那野蛮的地神。 而至于后者...在短暂的凌乱之后,都护府也想派兵协同作战,但五猖兵跟普通士卒之间相互冲突,没法协同作战,于是便只能在后方建立防线。 同时,抓紧时间上报长安,告明情况的同时,请求调拨主将跟兵马前来支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