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贞观上将 (第1/2页)
“这高句丽莫非便是朝鲜?” 简雍猜测,他们手里信息比较少,但简雍依稀记得: 辽东那边似乎是有这个地儿的吧? 孔明记得清楚,但感觉一时间也难以叙述清楚,只是确认道: “世宗孝武皇帝灭朝鲜,玄菟郡下设高句丽县。” “世祖光武皇帝时,高句骊称王遣使朝贡。” 众人便懂了:这又是一个反复之臣。 “为啥叫棒子?”张飞看不懂,这么多称呼,为何光幕唯独用这个相称? “后辈对其言语多鄙薄,应是蔑称。”简雍推测道。 “其君主能信如此野史,并请优伶表演而愚民,可谓痴愚之民。” “哦~”张飞了然,对这个解释比较信服,然后回头看看马谡: “幼常,汝切不可如那棒子一般。” 马谡……三将军,您还是直说我是棒子得了。 对孔明来说还有一些更加重要的事儿,干脆自己动手记了下来。 比如种种病症之名,这个要去与张仲景一起讨论的,后世医道一途甚是精深。 比如这个司马懿竟亦有帝号,那司马氏篡魏竟出自于此人之手? 【晋书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关于避讳的对象。 晋书的主体是司马晋,但并不忌讳司马氏。 甚至二凤自己就是司马晋最大的小黑子。 二凤自己对司马懿的盖棺定论里,先是夸了一下其用人用兵和政治贡献方面。 随后语气一转,先是盖章认证:jianian臣!随后嘲笑他居然能被死了的诸葛亮吓走。 最后更是嘲笑司马懿赔上了自己一辈子的忠名但也没当上皇帝,空有后辈追的帝号,但本质上还是个魏臣。 既然皇帝都带头了,大唐的史官们也不客气。 司马懿吓曹cao、张春华捅侍女、司马师杀妻这些不太合理的也收录了进来。 不过二凤当然也是有一些小九九的,比如评价司马炎: 认为司马炎立愚弱的长子为继嗣,是导致国灭的主因。 司马炎长子就是“何不食rou糜那位”,著名的傻子皇帝。 不过嘛,傻子不是昏君,灭国有责,但肯定算不上主因。 司马炎自己为了选妃“禁天下嫁娶”不比儿子离谱多了? 二凤这个评价主要还是为了玄武门弑兄杀弟这块心病开脱。 但说实话,百姓谁在意啊? 世民世民,济世安民。 唐朝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百年太玄盛世,所以毫不避讳的赞颂他怀念他。 宋明看着李世民的功绩,开始论证李渊是因李世民得天下。 如今的西安,有大唐不夜城,李世民与他的文臣武将们被塑在最高处被人怀念。 玄武门之变咱们现代人都懒得研究了,毕竟有句歌词说得好: 打天下,坐江山!】 “大家,哭了?”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从刚才起便站着不动。 刚才看到那高句丽后人以戏辱之,这位年轻的皇帝盛怒,怒火盈天! 而到了晋史的臧否之论,长孙无忌能从这年轻的面庞上看到不屑,看到颓唐,看到不安。 作为国戚,作为重臣,长孙无忌自认为很清楚这位皇帝。 他战功彪炳,他十倍报辱,他自信能更合帝位,他不愿坐以待毙。 虽为自保,但终究还是无法逾越礼法门槛。 而如今,在长孙无忌的眼中,这一轮大唐的烈日,萦绕其上的一缕黑雾终于如冰雪消融,消逝的无影无踪。 “打天下坐江山!”这便是后世百姓看法? “只是此光幕甚是吝啬!”李世民随手擦拭掉眼角的泪珠,笑骂道: “如此方寸之间,如何看得清楚?” 没有人说话,因为光幕上此时出现了一个恢弘的不夜城。 绚丽的灯光,游人如织,灯火通明。 宽阔的街道,所有人面容上都很轻松的游人,更有后世女子穿着类唐的装束嬉戏游玩。 李靖努力睁大了眼睛,然后以爷爷看孙女的态度评价了一句: “不够丰腴,定是平日少饭食。” 李世民则是看到画面中央的的一尊高高的骑马雕塑。 看不清面容,但从石雕脚下的“贞观上将”四个字,李世民几乎第一时间确定: 这就是自己! “贞观上将……嘿嘿,甚好。” 至于那个天策上将,已经被李世民丢到了脑后。 房杜长孙三人亦是看的如痴如醉,只是没看到自己的雕塑颇为遗憾。 “无妨!”李世民安慰几位近臣。 “此前这仙机光幕,曾游览过诸葛武侯的成都城。” “迟早有一日,也会完完整整游览一次这不夜长安城!” 杜如晦等人第一次有了心里痒痒之感。 同时心里还有些埋怨:大家怎地不早点召吾等? 那后世成都谁不想看? “此光幕……还是太小。”李靖不好意思努力挤到前面,只能如此评价。 李世民也是如此觉得,也不由得蹙眉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