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_第42章 户口本写谁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户口本写谁名? (第1/2页)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42章户口本写谁名?“二代君主?!”

    众人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刘备。

    这样刘皇叔脸色一黑:“阿斗至少……”

    刘备说不出话,想起了光幕历史中的“刘备”就是败于孙权之手。

    所以……“得看后世怎么定义这二代君主。”

    刘备居然一时间有了点忧心忡忡的感觉,比自己亲自领军作战还要紧张一点。

    曹贼那边应是曹丕或者曹叡,只是不知江东怎么算?

    “不过这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谁说的?”

    张飞顾盼间显得十分好奇:

    “居然还有人想收十万大舅哥做儿子?这么想不开?”

    “家里得有百万大军吧,能这么可劲儿的霍霍?”

    孔明持反对意见:

    “孙…权只是带军不行,其他方面应当还是可圈可点的。”

    回想起刚才看到的懿宗cao作,众人心有戚戚焉。

    “那也应该是生子当如诸葛亮啊!”

    张飞为军师鸣不平。

    孔明的脸黑了下来。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丞相你看到了吗?

    不愧是丈育UP,从三国能硬生生扯到唐末,要不是视频长度限制,是不是还能说说岳飞?

    哎,看季汉真的就感觉,最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关二爷北伐遇上一个混蛋小舅子,丞相北伐时一个夸夸其谈的马谡,一个醉心争权的李严。

    核心问题都是后勤,后勤做到位了,但是后勤保障没做到位,古代也是,兵法当中对于谋略领兵的叙述要比后勤多太多了,结果就导致历史上的名将在后勤上都只能自己悟。

    《晋书》里司马懿也算斗帝强者了,官渡之战我参与,灭蜀之战我指挥,五丈原斩首数万胜利撤退,不愧司马宣王也。

    话说李严这个脑瘫的破事儿演义里还让阿斗背锅,阿斗心里估计都是妈卖批的,我会拖我相父后腿?

    哎,丞相去了之后导致曹叡也飘了,最终一个洛水放屁拿了天下,司马家是真的司马啊。

    诸葛奇谋死张郃,不敌李严拖后腿。

    反正魏国怕啥啊,就算诸葛奇谋百出,但只要孙权开始北伐,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大魏吴王孙十万。

    卧龙得其主而不得其时,如果能年轻二十岁,如果能早出山十年,如果……唉,历史没有如果。

    炎汉的太阳落下了,一个可能是最缺德的朝代带来了漫漫长夜……

    不了解大晋的不要紧,我给你解释一下:生于不义,死于耻辱;五个人开局泉水挂机互喷见过没?大晋做到了。

    生于不义没问题,死于耻辱我觉得有待商榷吧,晚清的那么多条约没在历史课本学过吗?甚至前两天老外还特么说要我们付庚子赔款呢,真是傻der。

    晚清……对万国宣战书?算了当我没说吧。

    古往今来的失败者总能从身上找到各种缺陷,比如关二爷和张飞的性格,比如刘备的感情用事,封建时代唯有诸葛真的能说一句天命难违。

    吾心吾行澄如明镜,所作所为皆为季汉!

    悠悠苍天,何薄于斯,自公殁后,不见其比。

    多嘴问一句,现在的武侯祠,丞相和刘备,谁要付谁房租?房产证上写谁名字啊?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没成想这一觉已经是最后一个好觉了。

    胜天半子诸葛亮,逆天而行差点成功,结果老天直接抽凳子了。

    三马同槽魏室暗,自此开始。

    我个人倒觉得张议潮能力功绩和私德确实堪比诸葛丞相,也确实也能拉岳飞将军进来聊聊,这三位将臣的皇帝真的是在持续滑坡,懿宗这种废物跟完颜构相比居然还能算个人了,阿斗在这三个里面简直贤明的不正常。

    讲道理,就是因为晚唐和南宋皇帝的不当人,从而更加衬托忠臣的无奈。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跟盛唐比起来,归义军光复的确实只能算盛唐的一分气象。

    归义军是张议潮这个英雄带给晚唐的奇迹,让这个曾经的霸主有了一丝回光返照的体面。

    丞相能六出祁山,张议潮能光复十一州,UP主什么时候能一天十三更?

    张议潮我感觉其实更像姜维一些,都是既孤且忠,而且都是独木难支的情况下想力挽狂澜,结局都令人唏嘘。

    往回追思的话,汉武帝在河西设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设武威,武功军威;设敦煌,敦意大煌意盛,此名以彰西域之功。

    张议潮的故事更让我动容,归义军的故事就是河西走廊中华儿女回归祖国的奋斗史。

    拜盛唐所赐,才有了边塞诗这种雄浑大气的诗歌题材,读唐时是不破楼兰终不还、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到宋就是阑干拍遍、烽火扬州路。

    张议潮其实也算逆天而行了,河西和吐蕃的衰落也有降雨线移动的关系,气候上给盛唐开的几百年窗口期要关上了,也是没办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