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偃月刀 (第2/2页)
个共识,于是亲卫们八卦的心思便很快转到了那前益州牧身上。 “也不知道那振威将军日子过得如何?”有人问道。 他们是刘备的亲卫,自是以刘备马首是瞻,振威将军便是刘备对刘璋的称呼。 “主公仁德尽归其财,日子肯定过得好多了。” “那可未必,江陵毕竟有关将军呢,在关将军身旁谁能自在?” 随着几个亲卫的闲聊,万重青色山一晃眼而过。 而这几个盒子送到关羽面前时候,亦让关羽十分好奇。 “孔明送的?” 徐庶拍拍脑袋,旋即明白过来: “定是喝酒误事,让几位多跑一趟。” 对着亲卫们拱拱手,徐庶心说下次即使喝酒,也定要先确认事情都已经交代好了,不然实在误事。 而箱子既然送来,那自然要打开瞧瞧。 较小的盒子是一柄长剑,里面有刘备所写的字条,徐庶拿起来读了出来: “成都府库藏品之一,得时便觉与元直颇为相配,故留存至今。” 徐庶喜不自胜,抽出试了试锋刃,随即便拿在手里不再松开。 稍沉一些的箱子里是数十颗黑乎乎的圆球,旁边有孔明的亲笔,徐庶默念: “此乃青松道人所制烟丹,遇火即燃,生浓烟,一丈内不可见,望巧用之。” 徐庶又读了两遍,随即笑了出来: “好个孔明,自己想不出来如何用便丢与我?” 不过这东西,说不定还真有大用…… 还没等徐庶琢磨完,就听关羽低喝道: “好刀!” 转身望去,那个最大的木箱已被拆开,里面躺着的长柄大刀已经被关羽握在手里。
同样一张字条落在地上,徐庶捡起来,上面简简单单一句话: “取牂牁郡所贡上等石炭,仿祥瑞之形锻制。” 徐庶有点没看明白,但关羽异常清楚: 这不就是后辈光幕中那个“关羽”所持的武器?后辈有人称其为青龙偃月刀。 这名字倒是恰如其分,刀形似偃月。 至于所谓的上等石炭……关羽记得听公安县的铁匠抱怨过,石炭亦分品级。 燃烧时浓烟越少的石炭,所锻之铁品质愈好。 既然能被称为上品石炭……关羽取了旁边演武场的一条长槊,随即拧腰下斩。 一刀下去,槊刃一分为二,还陷入石砖地板少许。 “好刀!” 关羽大声称赞了一声,心中也愈发欢喜。 “难怪兄长遣诸位急送,烦请转告兄长,羽定不辱命!” 此般事了,关羽徐庶重新回到厅内落座。 看着关羽将这偃月刀带入厅内,靠在身旁,徐庶抿嘴一笑: “看来关将军求战心切。” 关羽大大方方点头: “兄长益州汉中连战连捷,而荆襄不得寸进,与兄长相交,愧矣。” 徐庶摇头: “许都亦有听闻,乐进本为将军刀下之鬼,只是主公彼时不愿轻启战端,故饶其一命罢了。” 关羽兴奋之色微微收敛,捋着美髯也不评价,只是问道: “如今已有战机?” 徐庶抱拳,肃然道: “如今曹贼有重兵屯于襄樊,关中,寿春三地。” “襄樊拒将军,寿春防孙侯,唯有关中之地,意欲定雍凉,然而此时为汉中所阻,进退失据。” 正厅中有一幅地图,徐庶踱步过去,对着地图侃侃而谈。 随即伸手,从许都朝着襄樊拉了一条线道: “曹贼知主公据益州汉中,定会八月起大军进荆襄,以扬其威。” “既如此,关将军何不先启战机,迫使曹贼出军?” 关羽满脸感兴趣的神色,看着徐庶用手指在荆襄画了个圈之后,将食指移到了汉中: “且吾深知士元秉性,既知荆襄有战事,定会出精兵扰袭关中。” “如此一来,荆襄汉中两路其动,曹军必二顾此失彼,疲其军,劳其役,胜机自显。” 关羽胡子捋的更快了,他对于兵法的理解向来大巧不工。 在关羽看来,徐庶的计策堪称简单:曹军定然是要准备万全之后才挥师南下。 既如此干脆就率先出手,你打算等割完麦子再出兵?偏不遂你心愿。 反正不管是荆襄还是汉中,我们出兵更少,后勤压力也更小。 唯一问题就是荆襄之地,他关羽能否以少击多,将曹军彻底拖进来。 以及通信困难的汉中与荆州能否有默契的联动。 荆襄的问题对于关羽来说不是问题。 至于汉中军与荆州军的默契,关羽选择相信徐庶。 拿过偃月刀,关羽重重道: “那便出军!当取襄樊!” 史书有记载,“元初六年,诏令……男女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可见汉代对女子入学的态度算是比较包容。 偃月刀亦是马战兵器,直到宋代才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