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曹魏武帝(五) (第1/2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cao亲率大军从汉中撤往长安。 刘备大将关羽趁着襄、樊兵力空虚之际,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 曹cao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 八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 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 彼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池被水淹没,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 曹仁率军死守,曹cao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 九月,相国西曹掾魏讽谋袭邺城,事泄被杀,相国钟繇也受牵连被免官。 十月,曹cao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且他早有攻取荆州之心。 于是,联结曹cao,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 曹cao接到书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 自己进至摩陂,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 经过恶战,关羽败走。 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 关羽撤往益州,途中为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 至此,襄樊战役结束。 曹cao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 孙权遣使入贡,向曹cao称臣,并劝曹cao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 曹cao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这个小儿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嘛!” 曹cao手下群臣乘机向曹cao劝进。 曹cao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做周文王足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cao还军洛阳。 同月庚子日(3月15日),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号为武王。 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曹cao的遗嘱,他于二月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曹cao死后,其子曹丕袭封丞相、魏王官爵。 黄初元年十月辛未日(220年12月11日),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改汉为魏。 于同年十一月癸酉日(12月13日),追尊曹cao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 曹cao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崇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 另一方面,他在治国上强调以法治国。 在当世战乱之下,要拨乱反正,只能采用刑法之治。 曹cao主张执法如山,强调法不阿贵。 他说,法令“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要求严格法令规章,赏罚分明,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曹cao重视执法者的人选和执法者以身作则的作用,认为这是贯彻法令、实行法治的保证。 为此,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处于乱世之中的曹cao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 在人事管理上,曹cao主张唯才是举,这是曹cao政治思想独具特色的地方。 在汉末选官偏重门第、不问才德的情况下,他主张突破门阀界限,实行唯才是举。 他认为——天地间,人为贵,要建功立业,只有靠人的智慧和才能,“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他重视人的才能,鄙视德行礼教,认为遵守封建礼教的人不一定有开创事业的能力,有开创事业能力的人未必肯遵守礼教,所谓“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故而力主起用那些果敢英勇临阵力战之士,出身地位低微但有高才异质的人和“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 并且明令要求下属“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不拘一格选官用人。 曹cao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他们任用“清正之士”,“务以俭率人”,使得天下士人“莫不以廉节自励”,即使是权贵宠臣,“舆服不敢过度”。 以上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转变。 曹cao的政治思想符合时代的需求,在统一、平定北方的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主张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是对于汉代德化、孝治四百年传统的对抗和否定,在政治思想界引发讨论,对于后世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颇为深远。 曹cao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自著兵书十余万言(即《孟德新书》)。 “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又集录诸家兵法,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 他撰写的《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 其著述大都亡佚,从其《孙子注》和存世的军事文书以及《三国志》等史书中,可窥见其军事思想。 曹cao认识到——军事斗争离不开政治形势的配合,要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才能拯救社会。 不能像春秋时吴国夫差那样只凭武力,不注重政治; 也不可似周朝诸侯徐偃王那样,以仁义代替用兵。 他强调“兵以义动”,“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 为赢得战争中的政治主动权,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争取人心,占领河北后免难民租赋,又发布抑豪强兼并令,以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 谋士郭嘉颂扬他“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 曹cao认为经济的好坏,关系着战争的成败。 军队无辎重、粮食、委积,“亡之道也”,因而吸取“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经验,大兴屯田,达到了足食强兵的目的。 在治军思想上,曹cao抛弃儒家以礼治军的原则,认为“礼不可治兵”,强调“吾在军中持法是也”,注重以法治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