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皇帝说了不算 (第2/2页)
陛下,这是银钱吗?”有人问。 “银币。”朱高煦道。 洪熙通宝银币很快到了诸人手上。 有一钱,五钱,一两,十两四种。 最小的比铜钱略小,最大的比铜钱略大。 当夏原吉拿着一枚十两面值的银币时,脸都绿了:“陛下,这,这,这--” 他这了半天没说出来,这十两面值的银币,恐怕重不到两钱吧?陛下你这也太黑了? 朱高煦面不改色,淡淡的道:“欧洲那边,现在主要用银币和金币。” “咱们先投放市场看看,如果反应好,也要制造金币。” 如果有金币,相当于商人带钱时,可以带的更少。 比如一圆面值的金币,可以设定为十两白银,十圆面值的,可以设定为一百两白银。 商业部沈济这时道:“用银虽然少,但是咱们制造精良,相当于一件工艺品,一气呵成。” “仅这件工艺品,就值这个价。” “当然,这玩意,也不能超发。” 超发同样等于放大水。 夏原吉这时问:“民间可以仿造吗?” 如果民间可以仿造,那就不得了,十两重的白银,可以造出很多银币。
“绝对不可能。”沈济指着铸币机道:“新式铸币机,咱们用了好几年才发明。” “结构复杂,且运用的人,是无法打造。” 他解释了下,在这里cao作的人,还看不到铸币机整个的构造,很多有零件的地方,都用铁皮包裹。 cao作工是不会造,会造的人都是只会造部份零件。 知道整个图纸的人就是朱高煦和沈济,当时把图纸分成几部份,各零件交给不同的工匠打造,然后再组装,仅那巨大的铸压铁块,和拉它起来的杠杆原理,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就根本看不明白。 当然,各朝都有私自打造铜钱的人,但朱高煦这边查的更严。 而且私自打出来的,和他们现在朝廷打造出来的,质量完全不同,市面上价值也不一样。 原历史,明朝甚至到清朝还有两宋甚至唐朝的铜钱在用,历史上的汉人百姓非常认可铜钱。 清朝时还在用宋朝的铜钱。 反过来看,这是宣传不到位。 朱高煦很看重宣传,前两年就全国宣传,前朝铜钱不能用,民间私自打造质量差的,官方不承认,劝百姓们也不要用。 所以在朝廷的宣传和控制下,现在民间私制铜钱几乎没有,流通的更快绝迹。 “确实精美绝伦。”这时连首辅黄福也拿着银币赞不绝口。 不但银币精美,刚打造出来的铜钱也是比以前精美。 这是最新的铸币机,上面印刻的数字,年份,花纹,都是清清楚楚,摸上去很有层次感,每样都是这个时代技术的体现,民间想仿造根本不可能。 “所以。”朱高煦道:“为了保证这些银币铜币,甚至将来金币的价值。” “朕要成立银行,专门负责铸币之事。” “银行成立运行后,将不归朕管。”朱高煦又抛出个炸弹:“由内阁和商业部全权负责。” “每年发多少币,皇帝说了不算。” “凡市面上出现银币或宝钞贬值的情况,治内阁成员和商业部官员的大罪。” “轰”诸大臣震惊无比,不敢相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