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六百九十九章 葱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九章 葱岭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先是苏非教分裂成白山、黑山两派,随后宗教内讧,直接将叶尔羌汗国提前送走。紧接两派就在西域南疆这片土地,你来我往厮杀搅和长达三百多年,整个南疆都被搅成了一滩浑水。

    对了,今年的北疆也不太平,听闻南疆被中国夺取,叶尔羌汗国旋起旋灭。原本要等到噶尔丹策零去世,才敢跑出来夺权作乱的达瓦齐,终究还是忍不住,提前发动了叛乱。

    达瓦齐虽然年轻,但他的爷爷却是准噶尔战神大策凌敦多布,先后击败过沙俄哥萨克、满清八旗军,又亲自领兵千里奔袭,仅用了数千骑兵便灭了雪域的拉藏汗。

    如此强悍的家世背景下,正牌大汗噶尔丹策零又连续吃败仗,不断丢城失地,连南疆都收不回来,政治军事双重成望已经跌到谷底。

    无数部落转投年轻牛逼的达瓦齐帐下,两边愣是打出了个势均力敌。若是大明不插手,北疆接下来还有的打。

    北疆大战爆发,南疆这边,明军也正式出兵了。

    从去年秋天,周海忠便在喀什噶尔一边筹备,边也给朝廷上奏,等到开春雪化就兵发葱岭。

    没有出动太多军队,只发五千步军,四千骑兵,又让西域本地人做向导,不到一万人杀向帕米尔高原。

    不对,在明军的官方文书里,这里已经被标注为葱岭。

    先锋将领周崇,带着大军优先杀奔葱岭东南河谷流域的色勒库尔。

    这里目前还没有建城,当地只生息着一些塔吉克部落。

    见到明军杀到,没人想要反抗,全都乖乖跑来投降。对于这些塔吉克人而言,臣服谁都行。只要不过重的压迫他们,那他们不在乎头上的是布哈拉大汗,还是大明中国皇帝。

    “这里就是葱岭守捉城的旧址?”

    整片河谷非常宽阔,有着大片肥美草场,的确适合开垦建城。

    周崇招抚了当地塔吉克部族,策马驰骋而去,果然发现了军情文书中提到的葱岭守捉城。

    后世的这座葱岭守捉城,还成了当地的5A级景区,用于发展旅游业。

    负责翻译和宣教的随军文官刘守业,看着眼前荒废的古城,不由感慨万千:“时移境迁,这昔日辉煌的葱岭守捉,如今却是荒废至斯。”

    周崇摇头道:“那布哈拉的国王简直就是昏聩至极,如此大好地盘,居然也不修建城池,任由这古城荒废。”

    刘守业说:“也多亏了布哈拉国王昏庸,我军才能如此轻易收复此地。等完全收复葱岭其地,必定要上疏陛下,在此建城驻军。”

    建城驻军是肯定的,但等到明军真的建城,这里原本归附的塔吉克诸部肯定得有所反应,搞不好就要闹起来叛乱。

    塔吉克人能容忍布哈拉、中国统治他们,却肯定不能容忍中国在这里建城,侵占他们的土地。

    就算是满清收复这里,也是将这里当成纯羁縻控制的地盘,完全没想过要在葱岭建城。

    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色勒库尔,明军留下一千步军驻扎,主力继续向西进兵。

    此战,大明不求完全吞并这里,但包括唐时的葱岭在内,肯定得全部拿下。

    葱岭在明清时期,按照地理又被分为“八帕”。

    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萨雷兹、郎库里、阿尔楚尔、大帕、小帕、塔克敦巴什、瓦罕。

    日后大明统治这里,也可以按照“八帕”的区划,分别在此筑城驻军。

    不用太多军队,每城一营兵足以,塔吉克人已经习惯于随遇而安,谁来了他们就跟谁,只要皇帝不征收沉重赋税,他们旧不会跑出来造反。

    事实上,历代布哈拉大汗对这里也都没什么收税兴趣,因为这里全是大山,穷的叮当响,收的税也主要是丝绸之路带来的商税,跟塔吉克各部其实关系不是很大。

    所以连浩罕汗国都受不了布哈拉残暴统治,跳出来割据自立,而葱岭这里却还能保持常态。

    大明今后要想在葱岭长治久安,除了要建城驻军,加强军事边防以外,便是着重于文教改革,以及大力发展陆上丝绸之路。

    虽然有了航海贸易,但陆上丝绸之路,也不是完全断绝了,就连西南茶马贸易,也都还在,甚至还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无论西域还是草原,他们不服朝廷管束的核心原因,都在于一个字“穷”。

    用商业贸易来带动他们富裕起来,那不用朝廷进行同化改革,草原、西域的各族部落,自已就会主动向汉人同化。

    快结束了

    帕米尔高原这里还有不周山和乔戈里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