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十四功臣 (第2/2页)
> 左卫率李世勣笑道:“武官职责保境安民,开疆拓土,战能胜,攻必克,灭虏歼敌。 文官职责:佐天子,理阴阳,修国策,安社稷,外抚四夷,内慰百姓。 当下朝中人材济济,不泛治国文才。我一介武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尚若武官垄断朝政,害多利少,非国家幸事。” 于志宁笑骂:“ 事了无痕瓦岗贼, 几分虚幻几分真, 一灵不昧志长在, 万花飘过不沾身。”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不指望太子左卫率李世勣出言相助。逐与马周、魏征……谏官御史们上表谏奏:功臣皇子们子孙后代承袭州府刺史,实为分封诸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实力强于朝庭,五霸称强,七国争雄,大周朝土崩瓦解。 汉高祖分封诸候,各方诸侯势力强大。汉景帝实行削藩策略,造成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将诸侯势力大而化小。中央集权,故而强大汉朝,方能平北胡征西域。如今必须要以史为鉴,请勿蹈前车之履辙。子孙承袭州府刺史,将为乱国之源。 国舅爷长孙无忌倾听朝臣舆论,承袭刺史为乱国之源。心想自己必须要撇清关系,急忙向皇帝上表,固辞子孙承袭州刺史。 唐皇世民顺水推舟:诸位功臣共创天下,唯恐对诸位功赏不足而发言怨望,朕岂能强求功臣们接受分封州县。
十四功臣之一,仆射房玄龄亦思量,太子李承乾的前程如何? 前些时候发生几桩事,有点耐人寻味。一是皇上特命在二子魏王李泰府中设文学馆,由李泰自行招引学士。二是守疆外官李世勣遥领太子左卫率。三是特许魏王李泰不去封地,长期居住京城长安。 这几桩事意味着什么?唐皇世民有啥意图?升高二子李泰威望,抑制太子李承乾权力? 文学馆招收学士?当年秦王李世民是靠文学馆起手,继而纂承皇帝位。让外官李世勣遥领太子左卫率,控制太子的用兵权。 近年以来,皇上常常褒扬二小子魏王李泰,训戒太子李承乾奢侈放纵。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专写《谏苑》二十卷,规范太子的行为。 多种迹象表明,二小子魏王李泰,可能成为太子的后备人选。 仆射房玄龄考虑对魏王李泰多加关注。儿子房遗爱勋授中郎将,亲卫李泰魏王府。 皇上特许李泰不去封地,房玄龄又推荐郧国公张亮,职事魏王李泰大都督府长史,统领七州军事。 为啥推荐郧国公张亮为李泰大都督府长史呢?所有皇子封王,只有两个皇子不去封地,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李世勣深得皇帝信任为晋王长史,而张亮原来是李世勣的知己下属。爱屋及鸟,推荐张亮为魏王长史,不会受到唐皇世民的排斥。 张亮与房玄龄过从甚密,缘于武德二年国运艰难之际。太行山东、山西全都陷落于敌方。张亮固守共城,两边受敌,不受敌方引诱,为大唐保全太行山白陉道通行无阻。后来,房玄龄举荐张亮进了秦王府。张亮又在洛阳为秦王李世民密招八百壮士,用于玄武门事变杀太子夺皇位。 房玄龄这次让张亮与房遗爱同事于魏王李泰,可谓用心良苦。 自从李世勣到并州太原任职,少有机会与张亮见面。这次朝庭大朝集,散朝之后,张亮见到了老上司李世勣,免不得互相寒暄一番。 俩人谈起职事嫡皇子长史,张亮自鸣得意,悄悄的告诉老知己。仆射房玄龄有意将张亮入职尚书省,职事刑部尚书。 李世勣点点头没有评述,临别摸摸自己的颈脖子伤痕说:“忠诚皇家事,处无为之事,随遇而安,不宜预谋策划。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问心无愧,好自为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