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师说 (第3/3页)
代也都有了。古代人选择老师,可不是后世那种一旦进入学校也就自然而然的当了老师。古代人选择老师,他们都是非常“挑肥拣瘦”的。不但要年龄比自己大,并且还是一副老教授的模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心服口服的认可他是老师,而自己平辈,或者是比自己年幼的人。他们都不可能去向他们学习。当年孔子讲究的不耻下问,到了魏晋以后早就被大家忘记的一干二净了。
“既然各位也都认为我不能当大家的师长,那我也就说一下我对师的看法。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张超把后世唐宋八大家里面的韩愈的著名议论文师说给大家念了出来。然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师说是后来韩愈为了纠正那种“耻学于师”的思维进行的纠正。在魏晋南北朝以来,无数学生都吃“耻学于师”,用一句后世的话来说也就是虽然对于问题不理解,可是他们却以向人请教为耻。他们认为向别人问问题是丢脸的,尤其是向那些学术成就不如自己,年龄不如自己的人进行询问,那更是丢人中的丢人。他们早就把孔子的不耻下问都给忘了,都认为跟别人询问学术问题是丢人的事情。哪怕不懂,也要装懂,然后把问题埋在心里面,不去问别人。 而想要他们开口询问请教,那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那些名家才能够让他们开口请教。他们不懂的问题也都不愿意去向那些懂得,可是却年龄身份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所以,这样的学习态度,那简直是一个坑,甚至流传到了后世啊韩愈写了这篇师说,也就是为了纠正这种思想的。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张超念完了最后一句话。 “此篇师说,是我和大家师生一起共勉,希望我们以后能够一起学习,而不要耻学于师,并且也都是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师。所谓师,不过是先于别人闻道,并非是年龄较大。我们所谓师,应该是闻道于自己之前,而不是用年齿来作为划分。而术业有专攻,那不过是大家所学不同。有人专攻论语,有人通读五经,有人学习各种才能,可是这些都是各自术业的不同。术业不同,你们却以为一法通万法通,这个实乃大错特错了。上古圣人学问广大磅礴无比,可曾有人听闻能够精通所有诸子百家的学问的所以天下的书是学不完的,大家各自所学无外乎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不可能把所有专业也都学完。遇到了自己不懂的,不是自己的专业的,你们去请教专业的人有何不可这也就是术业有专攻的道理,谁也都不可能学完所有学问,所以向不同专业的人请教,有何丢人的师傅不必不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傅,难道圣人的不耻下问你们都忘记了吗” “各位学子认为我年龄不大,学问不深,不能够来四门学担任博士。可是我还是那句话,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我当年在四门学学习,我现在已经考上了科举,然后为官数年,算是先闻道之人。而大家说我经学不如大家,可是我却认为我为官数年,积累的经验却非常丰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在为官数年当中也是深有体会。我也坦诚承认,我经学不如大家。可是无外乎术业有专攻罢了,我不专门学习经学,所以我经学不如大家也都没有什么丢人的。所谓用人之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你们用我不学习经学为由认为我不能够担任博士,可是却忽略了我见闻却比你们广大。所以你们以自己之长处来攻击我的短处,这个岂不是有违圣人教诲如果你们是在战场,当我这句话没有说过。可是你们在读书就学,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 “今天,耍我给你们的第一课,让你们明白何为师,应该怎么样跟师长学问。” 张超说完,马上也都离开了,现场只留下了一些学子。不少学生也都一阵羞愧,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耻学于师”,不愿意去跟别人请教。而张超的那篇师说里面,也都有了一个圣人越来越圣明,而愚者越来越愚笨,这样也就是在说他们呢韩愈写的这篇师说,归根究底也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不耻下问,不要介意对方的身份年龄,应该按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思想来进行请教。而不是以年龄和所学专业不同,学术成就不同也就因此对别人排斥。 而韩愈这篇师说,代表影响了中国上千多年,足以说明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议论文。所以很快这些四门学里面的学生也都议论纷纷,对于张超这篇师说也都开始不断的评议。 而那个贾万春,看到了这一幕,鼻子都差点气歪了。他好不容易挑动了学生们来闹事,可是却被张超这一篇师说给赶了回去。当时贾万春提出张超不能够档博士,也就是张超年轻,学问不够精深,并且是学生的平辈,不能够当老师。可是居然被一片师说都给彻底反驳掉了,这个让贾万春感觉非常郁闷。而他现在反而像是一个小丑,在张超这个师说面前,是非常站不住脚的。 而从此之后,四门学里面评价老师的标准不再是一个以年龄,以学术成就作为基础了。大家应该互相询问,互相学习,而不是“耻学于师”。有问题应该向专业的人询问,不能够因为对方学术成就不如自己,也就不去问了。所谓老师,并不是以年龄作为标准,而是疑闻道先后作为标准,而大家所学都不同,术业有专攻,向不同专业的人请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从此,张超在四门学的地位稳固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