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老王种牛繁育中心 (第1/2页)
半个多月后,二百多头将近三百头的大牛、小牛被十几辆卡车一股脑运到了连牲口棚都还没有的建好的老王种牛繁育中心的院子里。 说起这个名字,当初王海自己是打算直接叫老王养牛场的。可是作为有着未来二十多年记忆的王勇怎么可能让自家的种牛场起一个如此没有科技含量的名字呢? 于是,经过全家人的投票,以三票赞同,一票弃权的代价,这座被王海寄予厚望的老王农场就成了种牛繁育中心了。 不过,王海也是真服了自己的大儿子的小脑袋瓜了。至从这牌子一挂出去,现在大家见了自己,已经不再称呼什么二海,老王,王海什么的,而是称呼自己王老板! 王老板!听听,这名字多带劲儿!多有气势!以至于王海最近走路都有点发飘了,似乎脚底下踩着一朵云彩一般,轻飘飘的。 老王种牛繁育中心是在市里注册的一家集种牛研究,培育,饲养,宰杀,贩卖为一体的农业类责任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五十万元。王海作为公司的唯一法人,在这个万元户还刚刚开始冒头的时代,叫一声王老板也是理所应该的。 因为现在还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时节,厂房什么的根本没法施工,所以王海之能够先暂时干些倒买倒卖的生意。 这半个月来,经他手从津天市的叶主任那里购买了超过五百头小牛。特别是最近的一个星期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一辆拉满小牛的汽车呼啸着掀起一路尘土开进王家庄。 伴随而来的就是村里老赵书记在大喇叭里扯着嗓子那让左右邻近村子都听得到的声音,而后汹涌的人流就会断断续续地涌入王家庄,涌入王海的那个连牛棚都没有一个的种牛繁育中心。 王家庄有史以来,就从来没有如此的兴盛过。而王家庄人也从未有过如此被人高看一等的时候。 这些日子,村里到了年纪的适龄青年的家里,成了十里八寸媒婆们最热衷的地方。往往是这个媒婆刚离开,另一个心急地就已经领着男方或者女方进了门。 王家庄因为出了一个“大能人”王海,神童“小财神”王勇,整个村子的人都跟着发财了! 大棚种菜,养牛,还有据说明年要搞的果树种植,养鸡。家家户户有一户算一户,只要不懒的,这成为万元户,有钱人,没有人觉得有什么稀奇的。 家家万元户! 是的,在如今龙城县农村人口平均年收入还不到五百元的时代,家家都是万元户可以想象对那些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很多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进过的农民们是多么大的震动。 如今大棚合作社的的农户家的大棚又出了一次菜,人人又都拿到了五千到一万出头不等的百元大钞。 而下次再出菜,王海承诺将会选出一批品质好来出口到日本的。这批菜的价格足以让任何老农民都惊讶的三天想不明白为什么。 黄瓜三百日元一斤,西红柿四百日元,芹菜三百五,柿子椒五百,香菜六百,小香葱五百五…… 虽然货币是日元这个还在贬值中的货币,但是换算成人民的币那也有五六十之多啊!这可是蔬菜啊!就算是大螃蟹大对虾这时候才多钱一斤啊? 有大棚合作社的村民帮着王海算了一笔账,在周围乡村里流传甚广。据说,王海的三十多个大棚,这一批卖给日本人的菜就能换回至少上百万块的收入! 老天爷!上百万啊!那一年王海不是能挣到上千万吗?上千万啊!这么多钱可怎么花啊? 许许多多听到这个消息的村民第一时间就懵了,上万的数字他们还可以想象一下,十万在他们眼里那都是遥不可及的,至于百万级别,他们的脑子里就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有一天会成为百万富翁。 新成立的种牛繁育中心,当然对于这个新名词大家好像很不适应的,所以老王种牛场就成了大家口耳相传的名字。 有好事者也给养牛场算了一笔账,一头牛,哪怕王海只挣十块钱,这些日子以来,也至少让他赚了上万块了! 而且随着名声越穿越广,不仅是龙城县本地人,外县,甚至是外市的人也有慕名而来的,想要找王海买或者预定上几头小牛回去养。 这都是因为人家王海做生意实在,真心为大家着想,不仅承担了运费,更让无数人称道赞叹的是只要签一个合同,有人作保,你就可以半价或者免费牵回小牛,然后等牛长大了,王海会上门去收牛,让你坐在家里就把钱赚了。 原本很多家里贫困买不起牛的农户都因为他的这个政策咬着牙都要买上一头小牛,要知道这可都是钱啊!等卖了以后,没准一家人这一年的生活费就有了着落了。 所以,随着来王家庄找王海买牛的人越来越多,王海在赚钱越来越多的同时,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也越穿越广,越来越响亮。 王大老板,王大善人,王百万,光是这几个名号就已经能够让人为之倏然起敬了。这年头能号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