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者在都市_解释卑弥呼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解释卑弥呼和 (第2/2页)

248年间)相同的三世纪中期,因而使本学说再度受到注意。

    神功皇后说

    日本书纪的神功皇后纪中,直接引用了魏志倭人传中关于卑弥呼的相关记载。然而自江户时代起,就有对于卑弥呼是否真为神功皇后的议论。按照此一学说,邪马台国必然位于之后大和王权所建立的畿内地区。

    反驳意见认为,神功皇后之子应神天皇与其母一同祀于奉祀八幡神的宇佐神宫(大分县宇佐市),这与大和王权所在地相距过远(但亦有意见指出神功·应神时期大和王权和朝-鲜半岛的来往增加,因而于来往航路的濑户内海沿岸设立奉祀神功·应神的八幡宫并无不合理之处)。虽然少数学者认为日本书纪上的相关记载是为了将大和王权和卑弥呼连为一脉所添加的内容,但是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古坟时代的墓葬采用的却是弥生式,并葬有邪马台王室的镜、帛、勾玉、倭刀、弥生袴等物品,清晰证明大和王权本就是由邪马台国演变融合而来。

    熊袭的女酋长说

    本居宣长所提倡的学说。本居宣长此人认为日本自古以来就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无法认同魏志倭人传上卑弥呼向魏朝贡,获封倭王等记载。宣长因而提出卑弥呼是九州南部熊袭地区的女酋长,自称倭王并和魏结交;如此就避免了天皇的先祖向中国朝贡的可能性。然而此一学说被认为是]本居宣长个人的独断意见,并没有受到重视。

    卑弥呼=卑弥呼说

    卑弥呼就是卑弥呼,没有明确的记载于现今可见的史书上的学说。魏志倭人传上所记载的倭国·邪马台国的各个事件,在日本本身的史书上全无记载。此种学说因而认为卑弥呼所统治的政权,于3世纪中期~后期之间灭绝,是故没有必要将卑弥呼及其所统治的邪马台国对应至现存之史书上。这样的学说可说是将卑弥呼·邪马台国相关的问题以比较简洁的方式加以解决;但是否有足够证据支持此一学说,则尚待往后研究。

    倭姫命说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卑弥呼可能是垂仁天皇的皇女倭姬命。

    游奕使

    “游奕”一词,亦作“游弋”,意为无目标地巡游,以监视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出现。古时多作“游奕”,用于军事方面。如《南史·樊毅传》云:“水军于白下游奕,以御隋六合兵”,可见“游奕”即是巡逻。又如《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游奕地听篇》云:“我之密谋,勿令游奕人知”,可见“游奕人”即是军事间谍。

    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唐代中期以后,凡兵多地广者,设有“游奕使”官职,主巡营、防遏事宜。譬如,肃宗乾元二年(759),郭子仪派遣都游奕使灵武韩游环将五百骑前驱河阳;昭宗光化元年(898),马殷以李琼、秦彦晖为岭北七州游奕使。由此可知,“游奕”是唐代的一种军职。证之于《旧唐书》卷六十四,说来瑱“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摄御史中丞、本郡防御使,及河南、淮南游奕逐要招讨等使”;《唐会要》卷七十一,说“仍加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奕使”;《旧五代史》列传十四,说“孟方立,邢州人,始为泽州天井戍将,稍迁游奕使”,都证实“游奕使”乃是唐代的军职名称。

    后世兵制也沿用“游奕”之名,如《宋史》记载,淮西庐州设有强勇前军、强勇右军、武定军、游奕军、忠义军、雄边军、全年军。岳飞所率的部队,就包括了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还珠楼主《岳飞传》第十四回写道:“骑兵称为‘游奕军’,步兵称为‘背嵬军’。”可知宋代军队也有“游奕”之名。

    “游奕”因其飘忽不定的性质,在民间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写道仙界有“天下游奕大将军”之职,说一个名叫侯小槐的人,“玉帝因他做人端正,封他为‘天下游奕大将军’,掌管天下善恶,能知世人的过去未来之事”。《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九十八回写道仙界有“沿江游奕神”之职,说有个“小神姓风名天车,官拜‘沿江游奕神’是也”;该神自称:“小神生于蜀之酆都,生下地来,有三只眼:一只观天,凡遇烈风暴雨,无不先知;一只观地,凡有桑田沧海,无不先知;一只观人,凡有吉凶祸福,无不先知。因小神观天、观地、观人无不先知,故此上帝授小神一个‘沿江游奕’之职,专一报天上之风云,江河之变迁,人间之祸福”。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到,仙界也有“天下游奕大将军”、“沿江游奕神”等巡游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