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请再努力一点_第八十一章 练功感悟:给爸爸的一封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练功感悟:给爸爸的一封信 (第2/2页)



    钱文林也不再强行继续练功,去下了一会围棋。

    到晚上九点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石头发来的,心中好奇,点开看: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近些时日,我修习“武当静功”,有几点感悟,想请您指点:

    一是关于修行入定的态度,我不愿再预设立场,不再有所期待,只是依循自己的速度和方向前进,封存妄念,自然前行;

    我不愿过度勉强,或过度紧绷,保持轻松和稳定;

    我不想太着急和匆忙,不执着任何东西,也不排斥任何现象,无论出现好的还是坏的现象,以平常心看它,接受它;

    我接受自己分心的样子,与自己保持和解,我也会质疑每一件事,不因为它出自大人物之口就相信,不因为它押韵、头头是道就认为理所当然,但我同时也不愤世嫉俗;

    我把一切好的、坏的当做挑战和磨练,遇到好的,欢喜接受,遇到坏的,不黯然神伤,而是投入其中,加以探究;

    最后,我不和任何人比较,外表、成绩、智商或受欢迎程度,也不因身份差距而对他人产生敌意。

    二是关于处理分心的问题,我每次入静观想呼吸之前,或者过程中,脑海中常常产生诸如不良幻想、忧虑和野心等情绪中,我越是想驱逐他们,他们就越强烈;

    于是我不再压抑它们,而是小心地观察它们,不再因为这种分心而自责,保持距离地观察它们,慢慢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如此循环。

    三是关于练功的一些误解,朋友给我的文档叫《武当秘传小循环功》,有“秘传”二字,但我练下来发现,它并不神秘,而是非常接地气,既适合大人物们练习,也适合普通人;

    它是一种很单纯的行为,可能在修行的过程中产生某些深邃的感悟,也可能只是很肤浅的自在感,出现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正确答案;

    练静功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也无法通过它解决所有难题,它的收获在细微的地方,短期内不会有巨大改变,我感觉自己的忍耐力在一点点提升;

    最后,长期练功,有没有可能产生一种“超脱”或“神通力”,我朋友没有明说,我也不愿期待,如果哪天出现,我会很开心,不出现,我也觉得无所谓。

    四是关于练功和生活的关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来练功,不过后来我发现,静功未必一定要在安静的地方练习,日常生活中也可以;

    比如散步时,我抬头挺胸,颈部放松,以最慢、最舒适的步伐,自然前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脚部和腿部传来的感觉上,记住每只脚移动时的信息,注意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感受每一个微小的触感变化……

    比如,我会随时随地注意呼吸,不仅是练功时,日常活动也会,将呼吸和一举一动联系起来,增添行动的韵律,稳定行动的情绪,体验自然、感受自然,时动则动,时静则静;

    我也抓住每个零碎的时间练习,等车时、食堂排队时、课间休息时……

    比如,我还尝试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每个情绪纳入到练习中,无论这些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美好或可耻,都无所谓,我只是想观察和注意它本来的样子。

    哪怕是无聊的时候,我也想找出无聊的感觉,它如何运作,如何影响我的心态,以及它是由什么组成。

    愤怒、沮丧也是如此。

    我想,当我把这些念头修炼纯熟,可以妥善处理每一个突生的杂念或妄念,那么我在练功入静时,便可以自如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集中在气息的流动上。

    那时候,是不是可以说,我就进入下一个层次了呢?

    一些不成系统的乱想,还望老爸指正。

    恭请

    福安

    男权拜上

    十一月三十

    钱文林看完邮件,愣了半晌,先不说这邮件提出的方法能不能奏效,只是他针对的点竟全是自己存有疑问或困惑的,不少地方只是看了文字,就有豁然开朗之感。

    更难得的是,他提出的方法,一点也不高大上,全是具体的、切实可行的。

    仅是这一点,就可以说一句不愧是父子连心了吧?

    钱文林既觉欣慰,又有些微惭愧,感觉儿子入了大学之后,各方面都是进步神速。

    想了想,回复道:

    “已阅,不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