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游之十八罗汉斗悟空_第四十一回 万年忠骨护神殿 岂有凡因可相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回 万年忠骨护神殿 岂有凡因可相询 (第3/3页)

灵山来。这九大作恶已久,我也有心除他,只是当时势单力孤,迟迟未曾下定决心而已。”大圣点头说道:“好说,好说。”便与阿布一道驾云出山。

    一主一仆在天上驾云,不多时望见一处所在,人烟稠密,市井俨然,放眼一望,比大圣在三界时见过的大城大池也不遑多让。两人在城外落下云头,大圣身子一晃,变个手持禅杖的老和尚,阿布仍作僧人打扮,随在大圣身边,进城而来。

    原来这座大城,便是鸠盘娘口中所说的锗比城。大圣得道以来,少涉红尘,不在人烟市井中久留,走到一家客栈门口,稽首借问此处可有禅院之类出家人挂单的地方?那店老板十分热心,指着城北方向,说道:“城北之外,有一处十方丛林,名曰‘景碧禅院’。那禅院中香火兴盛,每日都有不少善男信女前去烧香朝拜,更有专门客寮,接待云游四方的僧侣道士,只要几文钱权充饭食之资,住宿是一文钱不收。我看两位大师气度不凡,可去景碧禅院投宿,必会接待。”

    大圣闻言,向老板说声谢字,便与阿布向城北走来。出城北走去没多远,便听泉声垢耳,转过一个崖角,见前面峭壁上挂下一条白光。行离峭壁还有丈许,便觉雨丝微漾,直扑脸上,凉气逼人,脚下不远,光彩闪动,潺濛之声,响成一片。定睛一看,细瀑降落之处,是一个小潭。小潭左上,露出一角飞檐,飞檐之上挂着铜风铃,风吹铃应,清脆悦耳。大圣一望便知是禅院一角,便顺着路的方向,走入丛林之中一条宽阔的石道。这时刮起风来,树声如同潮涌,大有山雨欲来之势。石道尽头,早有四名知客僧在彼处迎候,因见大圣所化的老僧鹤发童颜,寿眉垂颊,仙风道骨,飘飘欲举,双目神光迥然,忙上前问讯。大圣只说是从西南云游至此,欲投宝刹歇脚数日云云,四名知客僧连忙迎入禅院,安顿客寮,奉上斋饭。大圣心想,这鸿蒙界上到处可见僧人道士,不知他们供奉的是谁?便与阿布出了客寮,往前殿行去。

    从他们住的客寮到前方主殿,尚有不少距离,大圣和阿布便边走边看,看来看去,但见沿途所设的神像,大多是神情狰狞手拿兵器的武将,不由不怪:“寺院乃祥和之地,为何有此刀兵?”走不多时,忽闻近处一处客寮当中,隐隐传来呜咽之声。大圣和阿布凑上去一听,只听有两个人在客寮中说话,其中一个说道:“当时天色黄昏,曾听许多怪声,在那样险峻的地方,又刮起那样大风,宝儿有病在身,宝儿他妈又是个弱女子,就不被怪物猛兽拖去,也必坠落山涧,难以生还。事已出了,你再悲伤,又有何用?只待待会儿风声不那么厉害,我自与你一起去寻他们,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如何?”

    那呜呜咽咽的人说道:“我叫你回家去接我家小,没想路上遇上这样的事,你倒跟我说说,当时是怎样的情形?”

    先前那人说道:“是如此。我们因来的路上遇上山石滑落,堵住去路,没法可想,只能另辟蹊径,想着绕开大路,走小路来锗比城。走了一夜,人困马乏,好在东方微明,有鱼肚色现出,风势也略小了些,才觉得身上发冷,仔细一看周遭,差一点吓得亡魂皆冒。原来我们立身之处,虽是小路的尽头,但小路当中,是块被水冲得平滑之极的山石,那山石突兀伸出架在万丈深渊之上,上倚危崖,下临绝壑,一面是峭壁,那三面都不着边际,因有峭壁拦住风势,所以以石为桥。除这尺许外,相隔最近的也有丈许,往下一看,白云莽莽,只闻泉声奔腾澎湃,不见其底。我因风势大,觉这块架在两山之间的大石摇摇欲坠,不由目眩心摇,神昏胆战,别说是我害怕,你的妻子抱着孩子,越加害怕,不敢过桥。哪敢久停,忙着携了行囊包裹,走近石的左侧,先将行囊用力抛了过去,然后又将小包裹丢过,试探着往前又走了两三步,然后纵身而过。正当你妻子要过时,一则是因她妇道人家,胆子略小,二则是她抱着孩子正要踏过那块大石时,忽然起了一阵大风,我,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竟被大风直吹下山谷去了!”

    先前那呜咽不止的男子听闻后者说到这里,不由放声大哭,一面哭一面捶打床板,说道:“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

    后面那人接着说道:“遭此大变,我也惊呆了,连包袱行李也不顾,慌忙连滚带爬,冒着摔下山崖之险,在路人帮助之下下去寻找,可怜我也是个文弱书生,如何下得去那样险要之地?勉强爬到半腰,再也不敢下行,只好先来禅院,向你告知了!”

    大圣和阿布听到此处,心疑道:“哪有大风把人吹下山谷去的?”恰巧一名沙弥从旁走过,大圣拦住沙弥,合掌说道:“小师父且留步。”

    那沙弥见大圣有礼,便停下脚步,向大圣合掌还礼,问道:“不知尊者有何吩咐?”

    大圣略想一想,问道:“贫僧从外方云游至此,尚不习熟风物。请问小师父,此地经常起大风,能把人刮走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