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玄龟未信空画饼 御魔有心居禅院 (第2/2页)
者赶出门去,再不见他。若非观音大士亲自说我,我才消了这口气,不过以后还是不愿见他家主人,他家主人若在北天门值日,我宁愿这日不去,也不和他朝相。话虽如此,他家主人的副将张三太子,却是我的至交好友,我从无量山出来之前在山中布下的阵法,就是张三太子亲手传我的。基于此故,我和这两个道士的主人家一直是若即若离,似冷还热。因此我是不愿在这样的情状之下和他们见面,以免市恩之嫌。” 阿布道:“那是主人大量,不和他计较。” 大圣道:“倒不是这样,算了,他家的事我不想提了。我在此处等你,你去拿了行李来罢,我不耐在人多的地方多住,这山中洞xue虽不洁净,比人多嘈杂的地方还似更好。”阿布应了,自然是惟大圣之马首是瞻,转眼就去了又回,拿了行李来,又带了些素包子之类。两人在山洞边吃了,谈了些往事。阿布听大圣说了许多三界异迹,忽然福至心灵,恳求大圣趁便教他本领。大圣道:“我哪有心再收徒弟,你若有心,指点你法术倒是不妨,但不许你叫我师父。将来事完之后,以你的天性资质,且待将来再说。” 当晚三更时分,大圣先一个人钻进云端,运起火眼金睛四下扫视,见天际四周黑沉沉没有什么迹象,便飞了回来。阿布道:“主人隔这么远,夜色这么沉,哪里看得见什么?”大圣笑道:“你是rou眼,就算给你开了慧眼,哪里有我这火眼金睛看得透?我看就不是如此了。这锗土城四面八方都有点妖气,特别是在此之时,邪魅一类便喜欢出来谋人害命。这些妖物我未曾亲眼得见,更一时断不透它的来历,我在这里都闻见腥味,定然不是善类,我本想趁这些妖物未成气候以前,看看都是什么东西,长长见识。于今看来,四面八方都有,我也顾不了那么多,只好事到临头了再说吧。” 阿布道:“主人,有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圣道:“你随我远行,有什么不当讲的?有话直说罢了。” 阿布道:“蒙主人不怪。我想我们这么到处走来走去,也不是长久之计,不若转头回到景碧禅院去长期挂单,借以采访民情,哪里有妖物,当地的百姓或有道之士不都会多少晓得一点么?得到妖物的下落和根脚,我们再令他积恶而发,找它岂不容易得多了么?” 大圣想了想,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个办法。万灵山鸠盘娘说,这锗土城的城主锗土尸王,就是鸿蒙界东方九大之一,但我们到了锗土城,却极少听百姓说锗土尸王的事,这倒是一件奇怪的事。就照你说的,明日我们再回景碧禅院去,就说我们访友未遇,老友已适他方,要在景碧禅院中挂单半年或是一年时间,安住下来,暗中查访查访,再做打算。”
第二日清晨两人果然仍化身僧侣,回到禅院之中,见到院长,说起访友不遇,离家遥远,意欲在此挂单的事。那院长惠然是个八十岁的慈祥长者,阖寺僧众对他极为尊崇,因见大圣谈吐不凡,心下也自喜欢,两下说了点佛经之类的学问,老僧惠然对大圣佩服到极,便叫沙弥来,把大圣主仆二人安顿在禅院后院一个安静的所在,并派了两个小沙弥来服侍起居。派来的人一看,大圣不禁笑了出来,原来两个沙弥中的一个,就是那天在禅院中遇见的那个向大圣说起赵财主的沙弥,法名了性,乃是本地檀越许下愿心,来禅院作的沙弥,不几年就可还俗回家的,人甚聪慧,又颇健谈,十六七岁,大圣甚是喜欢;另外一个了空和他年纪相当,却是个锯嘴的葫芦,家里也没甚亲人,从小在禅院长大,是终身剃度,看上去老老实实的不怎么作声。两个小沙弥勤快得很,一来就将大圣的住处洒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吃过中午饭后,了空去了午睡,大圣便将了性找来,问道:“这锗土城城主,却是个什么样的人?” 了性一笑,说道:“说起这个城主,就要从我这锗土城的特产说起了。” 大圣不解,说道:“我看锗土城看上去似乎只是人烟稠密超过别处、往来商旅比较频繁而已,还有什么了不得的特产?” 了性说道:“可不是呢。听老一辈的长辈说,我们这锗土城原来是个山镇,因四周山林盛产锗土而得名。锗土城池在遁云江畔,土产丰盛,触手可及。山镇虽小,沿江上下买卖的人极多,五方杂处,各族人常有来往。加上此处气候温和,四时如春,地利出产,真是无穷。尤其是遁云江的西南方向千百里地面,到处都是遮天蔽日、从古以来未经开辟的大林,内里珍贵的兽皮药材,嘉木珍禽和各种奇奇怪怪难得见到的东西都有得发现,这些远荒大林,皆和我们锗土城背靠的长缨山相接,连成一体。那遁云江江砂中有大量砂金,随地均可发掘,不用费神,便可攫取,直是取之不尽。后来锗土尸王因此来到此处,多年经营,把锗土城从山镇变成了现在的城池。因锗土尸王乃是靠淘金发家,手上又有一大批人马,用大笔银子买断了各处金山银山,原来淘金的人都给他收买了去,做了他的下属,分的钱比自己干的还多,后来单干淘金的人就越来越少,天长日久,锗土尸王的产业越来越多,他便在此大力营建,于是有了今日的规模。锗土城背靠的长缨山山高林密,四处险阻,森林黑暗,危机密布,除有一点土著聚居之外,常人不是为生活境遇所迫,又熟知地理天时,偶然冒险去往山中猎取财富而外,轻易无人涉足。因锗土城内,就有不少营生的机会,谁还愿意冒着危险,去山里讨生活呢?” 大圣闻言笑道:“你说的是有点道理。你接着说呀,锗土城除了盛产锗土和金沙,还有什么特产?” 了性笑着说道:“锗土城最多的特产,还是长缨山的药材,和锗土城中的医生。鸿蒙界上简直可以说妇孺皆知。我还是听我家的老人说,原先锗土城还不是山镇的时候,聚居的人并不算多,也只是千多户人口,都是打猎为生,因常年出入山林,难免沾染瘴气之类,因无甚见识,遇到急病时只知求神卜卦,从不知医,一旦染病,病势稍重就难活命,加上终日猎采,出没于深林穷谷之中,所遇危害又多,进山的人日积月累,识得了各种专医伤毒的草药,由于山中特产的灵药均具奇效,端的药到回春,日子一久,草药也给挖出来货卖给往来客商,才有了不少的药师,累积至今,形成了卖药的行当。比如城西的岳家和林家,他们的先祖原来就是走江湖的卖药的医士,起初只为衣食所迫,仗着祖传的医道和惯识草药,来到锗土城之后,便以行医采药为生。他们一开始是因生活所迫,背上一个药囊,装些现成的九散膏丹和瘀药茶砖,孤身一人,奔走蛮烟瘴雨之处,悬壶济世,日子一久,渐渐发明出许多灵药,加上山里珍奇药草多,这两家便仗着积年经验,心思灵巧,多方改制,所得药方,灵效更大,于是远近皆知,岳、林两家从此声誉大起,非但各处山民都对他敬重,有的并远销鸿蒙各地,经商人转运,逐渐积利,成就今日两家医商大户。他们的徒子徒孙,遍布锗土城内外,算得上是鼎鼎有名的两户大家。靠着这两家的声名,辛苦二三十年成为小康之家的,在我这锗土城中人数却是不少。就是家父,也是靠着岳、林两家采药制药为生的,家里小日子也还过得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