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大唐两崔氏,谁人不给薄面 (第3/3页)
“自然是的,这匣子里的首饰,都是妾亲自试过的。”
崔夫人从匣子里取出一支流苏雕花琉璃簪子,轻轻的放在崔玉的手里,动作舒缓,小心翼翼,生怕稍微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对这支琉璃簪子造成损伤。 就算是将琉璃簪子放在了崔玉的手中,她的眼神都没有离开过那一支簪子一分,那动作和眼神仿佛在警告自己的郎君,小心一些,不要弄坏了人家的簪子。 其实。 这也不用崔夫人警告。 崔玉在接簪子的时候,就已经全身紧绷,双手有些不自如起来。 “郎君,不必如此,若秋姑娘说这支簪子的价格也不是很贵的。” 崔夫人见郎君有些紧张,连忙开口安慰,好让崔玉放松下来,别因为紧张,在真的把那只簪子给弄伤了。 要知道,簪子上的流苏可都是用琉璃做成的,这种用琉璃做的流苏,她活到现在,都没有见到过。 “还好。” 听到价格不是很贵。 崔玉倒是放松了一些,安稳的拿着琉璃簪子,好奇的问道:“夫人,这支簪子不是很贵,那是一个什么价钱?” “二十两金子。” 崔夫人轻吐琉璃簪子的价格。 “什么?” “二十两金子?” 崔玉一惊,差点将手里的琉璃簪子掉在地上。 还好崔夫人时刻关注着,见势不妙,眼疾手快的将琉璃簪子接过来,顺便补充道:“郎君有所不知,琉璃阁卖的这些首饰,还有其他的物件,听若秋姑娘说,一般都是只收金子,其次是银子,很少收铜钱,更不会收娟之类的物品。” “妾的这支首饰,听若秋姑娘讲,在琉璃阁也不算是最贵的,只属于中档偏下的价格,最贵的一件首饰要一百两金子,才可以买下来。” “这,木匣子里有多少这种首饰,都是你自己挑的?” 崔玉可是记得他夫人这一木匣子首饰的来历,这些首饰可都是没有给钱的,是李兄白送给他的夫人的见面礼。 “郎君,这木匣子里一共有二十几件首饰,不只有簪子,还有一些其他的首饰,镯子也有两三对。” 崔夫人报完数目,也意识到了不对的地方,眼睛中闪过一丝忧虑,向崔玉解释道。 “郎君,这些首饰不是妾挑的,都是那个若秋姑娘执意要给妾的,这木匣子也是那个若秋姑娘给妾准备的首饰盒。” “郎君这么一说,妾才发现,这木匣子中的首饰都是妾在参观琉璃阁的时候,在那间专门的首饰包厢里试戴这些首饰的过程中,有过犹豫,迟疑,还有看的最多的那些首饰。” “妾是不是不该收这些首饰,给郎君添麻烦了?” “妾以为郎君与李郎君是至交好友,也不好拒绝那若秋姑娘的好意,便自作主张的收下了这一木匣子的首饰。” “如若给郎君添了麻烦,那一会儿回府后,妾让府上的管家亲自将这木匣子还回琉璃阁。” 崔玉看到自家夫人的担忧,连忙将夫人的手拉过来,安慰道:“无妨,我只是在担心,李兄送的礼物太过贵重,以后我要怎么回礼。” “再说了,在这大唐,哪怕是长安城中显贵众多,有什么麻烦,是我清河崔氏,还有夫人家的博陵崔氏,这大唐的两崔世家解决不了的麻烦。” “就连当今圣人都要给我们两崔氏一些薄面。” “更何况,我与李兄虽是只见过几面,也是莫逆之交,不至于因为夫人收了一些饰品,就能给我惹上麻烦的。” “夫人大可安心收下,以后由为夫来还礼即可。” “最多以后约李兄出去喝酒的时候,全都是为夫付钱罢了。” 说完。 眼睛看向崔夫人,透露着不言而喻的意思。 崔夫人很懂事道:“那郎君可还有私房钱,看郎君的这位姓李的朋友能开一家如此的琉璃阁,想来平日里也应该是一个豪奢之人,郎君要是请喝酒,太寒碜了,总是会丢了咱家崔氏的脸的。” “博陵崔氏的脸面丢了,也就罢了。” “郎君要是丢了清河崔氏的颜面,要是被阿父知道了,定会惩罚郎君一番。” “谁说不是。” “可是夫人,为夫囊中有些羞涩,夫人也知道,阿父他奉行耕读持家,总是不允许为夫大手大脚的花费。” 说完这句话,崔玉默默的在心里对李怀安说了一声抱歉,并发誓,有钱了以后,一定在平康坊多点几个美人赔罪。 “郎君不必为一些银钱发愁,妾这里还有一些体己钱,等一会儿回府后,可以拿给郎君去用。” “多谢夫人体谅。” “你我夫妻本是一体,郎君不必如此过意不去。” ....... 几天后。 张郎君向崔府递拜帖。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