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胡八一与卫斯理 (第3/3页)
了《东方日报》的每月稿费,《鬼吹灯》的单行本版权费。还有周边产品的,例如广播剧,图画册的开发。
也有不少行内人看重了这个Ip,想要出钱买下。其中无线和亚视都分别联系过李逸。 对方给出的条件也很优惠。就连一向孤寒的无线,也给了相当不错的改编费。 从曝光度来说,《鬼吹灯》改编成电视剧,对于原着的热度和销量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是李逸还是忍住了不松口。 因为在他心目中,这本书的改编权。不能只是用来赚钱,应该还有其他价值。 那为什么说李逸这部《鬼吹灯》,会让倪匡几天几夜连酒杯都不摸呢。要知道这家伙可是嗜酒如命。 这件事,李逸还是在交稿的时候,听《东方日报》的总编辑徐继新提过下。 自从金庸封笔以后,基本上,香江每一年的最畅销连载小说单行本。都被倪匡的《卫斯理》系列收入囊中。 直到82年,《鬼吹灯》强势崛起。在当年的连载小说畅销榜上,只落后于卫斯理系列的《神仙》和《茫点》,名列第三。 83年,虽然畅销榜的冠军还是倪匡。但这年倪匡一人可是写了三本《卫斯理》系列。其中包括《追龙》,《洞天》和《活俑》。 而李逸凭借着《龙邻迷窟》和《云南虫谷》这两部,销量上就只比倪匡差了些许。 前段时间,84年的最畅销连载小说排行榜也出来了。 李逸凭借着《昆仑神宫》和《黄皮子坟》,获得了年度最畅销连载小说的桂冠。 倪匡只屈居第二。而且倪匡在这一年,可是发布了整整五部《卫斯理》系列小说。其中包括了《犀照》、《命运》、《十七年》、《异宝》和《极刑》。 二对五,倪匡彻底输了。这可是他这十几年来第一次落败。 香江的预报记者们哪会放过这种机会,直接长枪短炮一起上,堵在倪匡家门口采访。 记者们话里话外,暗讽倪匡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可把这老小子气得。 他直接表明,自己会输是因为负责《卫斯理》的出版社宣传不到位,还有《鬼吹灯》售价过低。 非战之罪。 这在绝对带冒烟的娱报记者笔下,一个倪匡死鸭子嘴硬的标题,就华丽丽地诞生了。 其实倪匡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确实马延强旗下的东方出版公司,为了抢占出版市场。打响自家公司的名气。 在《鬼吹灯》的定价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可以说是薄利多销。而且宣传势头也做得很足。 每次上市,几乎香江每一个书店报刊,都附带了海报和抽奖活动。 不过在李逸看来,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更大的问题在于倪匡的《卫斯理》系列连载至今,已经20年有余。难免会同质化严重。如果市场上没有优质作品,那读者们还是会买账的。 但既然有了《鬼吹灯》的出现,《卫斯理》的市场必定会受到挤压。这才是真正原因。 “倪匡先生不会这么小气吧?他才是香江最赚钱的作者啊。”李逸苦笑道。 早在80年代起,倪匡的稿费,就是香江之最。 他也是香江唯一一个,只要靠写书,就能成为富豪的作家。 倪匡如今为《明报》写卫斯理连载,金庸给他的稿费是每字一元。也就是千字千元! 而且其他报刊,倪匡要价更凶。千字稿纸两千元。 至于短文,专栏之类。一篇公价3000以上。 这老家伙又是触手怪,每月共写十几个专栏。光是稿费收入,每月至少二三十万。 而且他还是知名编剧,邵氏许多电影,都是由他撰写。一个剧本一万到三万之间,他四天就可以写完。 然后锁在抽屉里,有人要直接拿出。不改,也不换。那是另外的价钱。 据说黄沾,蔡澜倪匡这三条友去夜总会喝酒,每一次都是倪匡这个冤大头买单。因为他实在是有钱,不坑他坑谁。 “这个你不要跟我说。他头先也拨了电话给我,要过来我家喝酒。正好咱们几个摆摆龙门阵。” 黄沾笑容笑得贱兮兮。 “来个胡八一大战卫斯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