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阿逸,你知道我的难处吗? (第2/3页)
故。” “我提起这件事,也只是感叹你阿逸的本事。并没有其他想法。” “这一两年来,有你的双逸电影工作室撑着。邵氏院线的压力已经小了许多。让我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到无线电视台这边。” “讲真的,要多谢你还来不及。” 邵一夫微眯着眼,笑呵呵地说道。 听到邵一夫的话语,李逸突然想起。如果按照平行时空中的时间线,这会也差不多是邵氏院线将要结业,打包出租的时间了。 从20年代到85年,横跨了整整60年的邵氏院线,也将在这一年暂时画上逗号。 至于为什么是逗号呢,因为在这之后。邵氏也不止一次,借尸还魂。 早在192年,邵氏老大邵醉翁就带着老二邵邨人,老三邵仁枚,已经刚满18岁的老六,邵一夫。 在十里洋场成立了天一电影公司。 但奈何电影风格和创作理念,与当时的同行相背,因此被围剿损失惨重。 邵一夫只好跟着三哥邵仁枚,远走南洋发展电影业务。 在1930年,正式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 而邵醉翁也在几年后,带着二弟邵邨人南下香江发展。 虽然南洋的业务蒸蒸日上,但邵邨人主导的香江业务却停滞不前。 他带着儿子成立的邵氏父子电影公司,在当时的香江毫无存在感。 因此,到了50年代中期,邵一夫和三哥邵仁枚过来香江,全盘接受了邵氏父子公司,并成立了香江邵氏兄弟电影公司。 由邵一夫掌管全局。 此后的几十年里,邵氏电影兴建片场,逐渐收购影院。形成了自产自销的大流水线模式。巅峰时期的公司导演,演员,编剧,幕后人员多达2000余人。 推出了无数的影坛巨星。 香江电影有个“东方好来坞”的称号,其实最早只是说的邵氏。 只可惜邵氏在70年代中期开始输给嘉禾,在这几年又被新一城压着打。 在平行时空中的今年,也就是1985年。邵氏内部因为太大的摊子,已经开始举步维艰。 邵一夫不得不割腕断臂,遣散公司大部分员工,又将一部分人力资源转到了无线电视台。随后宣布停产。 虽然影片制作宣告停产了,但是影院业务是固定业务,不可能放任不管。 于是邵氏院线打算从嘉禾或者新一城采购影片放映。 本来商场本就无仇人,就算以往双方都得你死我活。如今有钱齐齐赚,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这可惜这两家电影公司给出的条件太过于苛刻,让邵一夫无法接受。 恰好就在此时,一家电影公司直接找到了邵一夫。表示自己可以接手邵氏院线。 这家公司就是德宝电影。德宝是在去年由潘迪生投资,岑建勋和洪锦宝打理的。 因为洪锦宝的这层关系,所以德宝制作的影片,都是排在嘉禾戏院旗下的“嘉乐院线”放映。 然而寄人篱下必定是要吃亏的。 嘉禾电影为了自家的亲生仔电影大卖,所以通常不会给“德宝电影”好的档期。 甚至有的时候“德宝电影”上映没几天,就得仓促下线,给嘉禾的电影让档期。 从这一点上看,邵一夫其实对李逸还是不错的。 当然这也因为他本身就是双逸电影工作室的大股东之一,而且邵氏确实没什么好片子可以顶上去的缘故。 因为这件事,潘迪生就有了自组院线的想法,恰逢这时候,他知道了邵氏电影停产的消息。 便直接找上门洽谈。 最终以年租金3500万,以及200万维修费组下了邵氏院线的多所龙头戏院。一年一签。 再加上已经购入的几家独立院线,德宝公司组建起了自己的德宝院线。 自此,从1985年起。 邵氏,嘉禾,金公主三分天下的局势。变成了嘉禾,金公主,德宝的三足鼎立。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李逸就一直在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邵氏影业停产了,自己是否能将邵氏院线接过来。 3500万的租金。自己找几条大水喉支撑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院线在自己手里,以后就不用再受制于人。再也不用担心档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