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趣事_第二十六章 黎服(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黎服(一) (第2/2页)

接受挑战,顽强生存的自信心与日俱增。鲁滨逊有冒险家的胆略,更有实干家的生存技能,凭着他的坚韧意志,凭着他的海洋知识,凭着他勤劳的双手,在沉船落水后,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顽强地生活了二十八年,并建立起自己的家园。稍后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海洋以其神秘莫测成为作者驰骋想象的理想空间,斯威夫特借虚构的几个海中王国来讽喻现实。

    我: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的海仍是诗人以优美的诗句营造想象王国的场所,诗人籍此演绎了一个善恶有报的寓言故事。人在大自然中、大海之上是如此渺小无助,唯有神佑才可使他逢凶化吉。纵览中国古典文学,有山水文学,有田园文学,有边塞文学,有战争文学,有爱情文学,有月亮文学,有江河文学——但却缺少大海文学!大海,尚未大规模进入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尽管李白咏过黄河、长江,也到过浙江沿海一带,可未直接写过大海!苏轼咏过长江,也被贬过海南岛,但却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在渡越琼州海峡至儋州时,这位大艺术家为何没有留下咏海之作?曹cao的诗作中,曾点到过大海,但他的主要诗作并不在此。

    为何大海未进入中国古典精英文学中?到了近现代,孙中山、冰心、刘再复等人虽然有所弥补,但为什么依然不能成为主流?这对于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形成造成了何种影响?

    而在西方古典、近现代精英文学中,从《荷马史诗》一直到《老人与海》,大海则是一个连绵不断的主题!这种对比,值得深长思之,值得深入研究,而非“大陆文明”、“海洋文明”两个简单抽象概念所能解释。”

    记者:我作为一名文科出身的中国学子,虽不敢妄称文人,但窥己之心境、文思,也能对中国历来文人士大夫的潜在意识有所洞悉。我大学念的是新闻传播,却不务正业,偷师了半年文献史料。诚然,中华文学史上,罕有歌咏海洋的文字。除开故人所举之名篇。涉及海洋主题的大抵还有《山海经》、班彪的《览海赋》、西晋木华的《海赋》、潘岳的《沧海赋》、南齐张融的《海赋》,唐朝韩愈的《南海神庙碑》、宋代燕肃的《海潮论》、以及李汝珍的《镜花缘》等,都算是极为难得的作品。这些文章单就是数量而言,较之于华夏典藏,无异于秋毫之末之于舆薪。就是如此有限的所谓“海洋文献”,论到内容对海洋也仅仅停留在博大,浩瀚或者幻想的层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华文士对海洋缺少基本的人文关照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华民族是个感性且感恩的民族。对于养育自己的皇天后土它们顶礼膜拜。中国人也思考过自己的本源,但他们从来不认为两岸的猿声是在暗示自己的出处。他们把这个制造自己的光荣使命莫名其妙的交给了一个唤作女娲的人面蛇身者。而且还给她编造一个补天的传奇。中国人对水是有感情的。无论游牧者还是农耕人。所以他们咏天咏地咏山咏水,但对于海除了险恶,浩淼实在没有其他任何的情感维系。不咏海此其一。

    其次,以农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华夏文明源于江河,文明在自给自足的山川内陆得到无限弘扬,绝大多数文人士大夫都出身内地,对海洋一无所知。即便到过大海,我想除了一片茫然无知。试问还能有什么情愫可以流入自己的笔端?换个角度,即便是生长在海边的士子,为数不多尚且不论,他们除了博取功名,买田置地,衣锦还乡之外,想到来也不会寄情海边,眷恋那种出没风波里的险恶生活。

    其三,西方不同于中国,西学是求理的科学,而中国自古以来恰恰轻理重文。弄清事物的分子结构不是古老国人的思维模式,没有人会相信人类其实诞生于海洋的浮游生物。中国人对海的印象向来都是宏观而笼统的。做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清楚地知道有两种状态最难下笔,一是一无所知,再就是知之太多。前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者,则是唯恐取舍弗当,有失偏颇。对于中国的文士恐怕在咏海这个问题上遭遇最多的还是前者。星海、云海、人海、宦海、学海、书海、脑海、欲海昭示着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海除了大而无当可能也就是大而无边了吧。

    我:西方人大规模的航海虽比中国稍晚,但他的目的在于寻找财富,探索世界。海本身是否附着于球面至少是他们的一个兴趣点。而中国人航海却是沿着大陆架蜗行摸索,炫耀财富。海本身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关心的是海外异邦对自己惊为天人的荣耀。就像郑和七次下西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航海所得到的资料和航海技术,也使得当时中国是海上的绝对霸主。

    记者:可是由于日本的倭寇开始sao扰中国沿海,明朝便禁止了民间出海,”小小的海盗竟然让号称最强大的明帝国,签署禁海的命令,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从没有过,从这点看出明朝的外强中干,以及极端保守。就这样由于国家的海禁,就此扼杀了我国当时还是最领先的航海事业,中华日不落帝国就此成为泡影。更主要的问题是,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而当时又不象汉唐一样和西域各国通好,这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关闭起来,形成了闭关锁国的状态,由于那时侯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起步,中国的故步自封便失去了及时获得最新的科技知识的机会,一直到被炮火打开国门,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那群没有见识,只知道钻营,谋私利的庸碌之辈,“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归根结底,是理学的保守思想和八股文毒害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即使是有见识的人也脱离不了这个局限。

    我:几百年过去了,人们的视觉通过互联网触及到全球。而且中国的海面上已经布满了各种船只。我从大陆渡海南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市天际线,龙昆北路与的高层建筑,并由此向两旁逐渐降低,使天际线有节秦、有韵律地参差起伏,组成人们所说的“凝固的乐章”。高层楼宇千姿百态的轮廓线,表达建筑艺术的个性,它自由而大胆,互不雷同,使建筑造型和轮廊线能和大海以及海边的自然因素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优美景观。

    船靠岸了,滚装客轮上的人们下了船,走上了码头,走进了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