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台风后准备赶海 (第2/2页)
愣,笑笑。 “好啦,故事就讲到这里,雨停了,天也亮了,阿秀你带着孩子们收拾下,我去海边转转。” “现在去啊,太危险了,这雨刚停,海水肯定没有退潮呢。” “放心,我心里有数。” “那……我也想去。” “阿娘,我也要去。” “我也要。” 林秀娥刚说,两个儿子立刻就跟着要去,反而是冰冰在旁边劝慰,“大雨后的海边水深呢,你们不敢去,老师说了,水深的时候不要靠近海。” “看吧,阿秀,你还不如冰冰懂事,哈哈~” 林秀娥脸一红,也不好责怪李海生嘲弄她,毕竟冰冰说的没错。 要是反驳,那身边两只小崽子可就蹬鼻子上脸。 “就这样,你们都在家待着,我先去海边转转,等第一波潮水退后,回来看看房顶。” “那行吧,你要不吃点东西?” “不饿,昨晚不是吃的晚嘛,现在肚子还饱着呢。” 李海生说着,将赶海的东西又一股脑收拾过来,这回他没背麻袋,而是准备两只更大的水桶,每个至少能装四十斤水。
麻袋因为有缝隙,只能装贝壳类海鲜,遇见鱼和虾不好装,海边有很多鱼虾,气性很大,一旦脱离熟悉的水域,它们就会立刻“自杀”。 如果是桶的话,可以暂时装一些海水在桶里,骗过鱼的触感,如果是麻袋,就没办法。 两只桶,一个钩子,一个铲刀,一个捕鱼网,还有一些绑蟹的绳子。 他在两个儿子充满期盼的眼神里离开家。 赶海,就是要趁早。 这刚过台风又是暴雨,海边肯定能捡到货。 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 台风前他们不敢来,现在台风退了,风平浪静,自是不甘落后。 刚过台风,海洋深处水理不明,即使很多渔船上的渔人,也会尝试着来海边碰碰运气。 万一碰到一些好货,可就顶他们出海几天呢。 李家村两百多户,估计有十多条船,除了一个十六米的船还稍微大点,其他多半都是十米左右的小船,载重也就五六吨左右。 船上配网也都是单网,每拉一次网需要一个多小时,所以每天就捞不了几次。 从早上出发去海里,需要一两个小时,晚上回来需要同等时间,运气好的话,捞个六七网,就算是不错。 正常情况下,若非运气好,刚好遇见洄流的鱼群,能大获丰收,一般情况渔网里基本都是些没用的小鱼烂虾。 两个人出去打渔,回来的东西卖掉能有三十块就算不错。 去除来回两三块柴油钱,一些渔网的消耗啥的,每天也算是能收获个二十多块。 这还是因为这年头没有滥捕,近海鱼产丰富,等再些年,随着捕鱼技术越来越先进,捕鱼船载重越来越大,近海慢慢就没有多少鱼,想有收获,可要去远海。 远海渔轮可不是一般人能买的起。 所以晚些年,很多渔民就迫不得已选择转行,离开祖祖辈辈维持的生存模式。 李海生拿着家伙事儿跑到海边,海边除了无处栖身的海鸟,空荡荡的半个人毛都没。 他来的最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