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知多少_第三十四章 人分三六九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人分三六九等 (第1/2页)

    潘铁从家里出来时只带800元钱作为前期的生活费用,两天没到包括路费、吃饭、住宿已经花去将近200元了,为了可怜的自尊心,昨晚睡一宿觉就阴差阳错的花去100多元,着实让他心痛。走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这个昨晚睡觉的宾馆,他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下步该到哪里去,因为时间尚早又没考虑好下一步的落脚点,潘铁就在还有点寒风的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或上班、或晨练......让他羡慕不已,倘大的城市竟然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当潘铁走到一处广场的西北角时,看见写有“赤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牌子悬挂在简约又不失大气的校门的门柱上。他驻足望了半天,这是属于赤峰市内的最高学府了,因为还在假期,宽敞的校园里显得冷冷清清的。潘铁心里想:这里也曾经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只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才没能实现,原来冯月就在这里上大学啊?看来还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家里有钱,考不上也能轻而易举地迈入这扇曾经神圣的大门。如果那时各方面条件具备,也去念个大学、哪怕是技工学校,通过几年学个一技之长,也不至于像现在靠出卖廉价的力气来挣小钱了。

    时过境迁,几多年前大学校园里追求理想、清新儒雅的学风渐渐被浓烈的商业气息、泛滥的情霾熏得不是无影无踪,就是苟延残喘了。原来金子般的文凭,现在成了可以买卖的假冒伪劣商品了,现在的大学简直就是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不冒烟工厂。公立全日制大学疯狂的扩招,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的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就像银行超发货币一样,导致大学文凭急速贬值缩水,毕业即失业成了众多当代大学生的恶梦,使“天之骄子”沦落为“一地鸡毛”。

    潘铁在学校门口站了三四分钟后继续朝前走,走几步又回头张望了一下,似乎很留恋那里。抱怨和后悔显然是没有用的,他下意识地想了想口袋里揣的600多元钱,又猛然回到了现实。当下最要紧的是找到活干,既然不想在这个城市站下了,就还得按原来的计划去建平县,想到这,潘铁加快脚步往火车站和汽车站的方向走去。因为在同等距离情况下,坐火车要比坐汽车便宜,但是运行时间比汽车多一倍左右。所以他来到火车站售票厅,买了一张傍晚发往建平方向的火车票。

    在火车站附近耐心地徘徊了将近一天后,潘铁终于坐上了火车,于当天夜间十点钟就来到了建平县的县城。他走出出站口到附近一家超市买了一袋面包和一瓶矿泉水后,又去售票厅买了一张站台票进入候车室,他决定就在候车室等到天亮。半个小时后,看见又有旅客从座位上起来去排队检票口了,就赶紧走过去占了一个座位,吃完面包后他就闭上眼睛呆着,醒醒睡睡、睡睡醒醒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潘铁起身背起行李包到卫生间方便、简单地洗漱洗漱就从候车室出来了,他走了一会来到一处比较简陋的早餐店,要了一份油条浆子、一碟咸菜吃了起来。从早餐店出来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潘铁辗转找到一处劳务市场,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每当来一个雇工的,就被找活干的各类工匠们一窝蜂似的围上去。潘铁在这个劳务市场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没有看见有适合自己的活干,也没有选矿厂的负责人来雇工人。就在潘铁无所适从的时候,他忽然想起来什么,急忙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巴掌般大小、黑塑料皮的、皱皱巴巴的小本子翻看,然后拿去手机开始拨打,他想打给在一家铁矿选矿厂打工的临村老乡。连续拨了两遍电话传来的都是欠费停机的提示音,他这才想起来,大年三十那天就已经处于欠费停机状态了,只因为那件意想不到的愤恼事让他忘记了手机欠费的事。于是潘铁打听路人找到一家中国移动营业厅,到柜台交了50元的电话费,不一会潘铁就打通了老乡的电话。与老乡通完电话才看见手机上显示出来的毕志胜打给他的几个未接来电,他就马上回拨过去了,正好毕志胜和王富余走出大连火车站的出站口。

    当天下午潘铁在老乡的引见和介绍下,开始与老乡在同一家选矿厂上班了。

    毕志胜接完潘铁打来的电话后,就与王富余乘坐城市轻轨列车赶往打工单位的建筑工地。王富余提前一站下车直接去他与秦玉洁的出租屋了,准备第二天再到采沙及混凝土厂上班。毕志胜下车后又走一段路把行李包放回所住的简易宿舍,整理整理铺位,也就接近中午了,他先到附近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