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家乡的村委会即将选举 (第2/2页)
率远远超过半数而当选,乡党委有意想让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都被她婉言谢绝了。而姜国喜虽然是村委会主任,却一直不是党员,原来组织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完善,比较容易加入党组织时他没有在乎,也没有向党组织提出申请。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对加入党组织毫无兴趣,所以导致这么多年村里的党组织青黄不接,没有新鲜血液,发生了严重的断档现象。后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的同时,新的矛盾冲突也出现了,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矛盾日益表面化。而还保持着传统观念的老党员们,对社会现实也越来越看不惯,在他们的眼中,至少在他们生活的村子里,已经没有什么合格的党员了。 所以这些年来,葫芦房子村的党支部书记一职,一直由乡党委指派一名乡政府干部兼任。比如组织委员、司法助理、水利站长、农业站长等等都兼任过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们虽然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但是因为不是本村人,又没有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所以他们并不把工作重点放在村上,就是在村与乡之间起到一个联络员的作用,花插着来几次了解一下情况,仅此而已。实际上就是姜国喜一个人说了算,那些被乡党委派来的党支部书记只要和姜国喜搞好关系就行了。虽然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姜国喜都能够当选,但是选票却逐年递减,用于拉选票的花销越来越高,照此下去很快会朝不保夕的。相对与村主任来说,村书记位子坐的比较稳当,再争取时也比较容易些。所以最近几年姜国喜醒悟过来了,开始写申请书张罗入党,不过为时已晚。在三年的时间里,乡党委组织委员在葫芦房子村召开两次全体党员会议,讨论、表决姜国喜的入党问题,但最终都因为赞成票没有超过全体党员的半数而未获通过。 鉴于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多变、法律和政策界限难以准确把握等因素。刚来柳树沟乡任副乡长时间不长的刘帅,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兼任葫芦房子村党支部书记,替换此前在这个村兼任支部书记的、工作比较被动的农业站长。刘帅面临的首要工作就是主持好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带领新班子开展工作,谋划葫芦房子村早日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这段时间里,葫芦房子村的村民们就像是过了节日一样,被除了那位59岁的村计生办主任之外的三个不同职位的几个候选人,争相奉为座上宾。中午或傍晚轮流被请,好酒好菜的侍候,吃完这家吃那家,尤其是在中午,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大小饭店都是生意兴隆、人来人往的,各村的候选人们都得提前预订,否则就没有大中包间了。而到了夜间,候选人们或亲自出马,或委托跑腿的到有选举权的各家各户送上数额不等的钱财,你来我往地去拉选票。这些年来已经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对前来“进供”的各路人马是来者不拒,通吃!反正投不投他们票他们也不知道。这样,既尝到了甜头,又不得罪人,何乐而不为呢? 闲赋在家已经一个多月的王老癞更是乐此不疲、一家不拉地喝着圈酒,来恶补恶补肚子里快要耗尽的油水。原来王老癞在家过完年回县城不长时间,就因为一次斗殴被另一伙打伤,阿力的人把他送到医院治疗了二十多天才出院。因为腰腿落下残疾,从此再不能冲锋陷阵了,阿力见王老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开始对他越来越冷淡,甚至厌烦了。失去了生活来源、也失去了往日yin威的王老癞又重演故技,但都遭到了连孙凤贵在内的老乡们的婉言谢绝。勉强在县城维持了几天后,就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回到葫芦房子村,回到李广霞身边。摆脱了王老癞这个“眼中钉”的陈飞燕,其生活也出现了转机,用多年来赚到的钱在县城买了一户70多平米的两室一厅的楼房,又脱离了欢场,在一家商场租了一个柜台卖服装,丈夫则在县城的一家企业打工,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选举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在外打工或经商的人都陆续回来了,只差毕志胜没回来。邱艳芬对前来询问的姜国喜说毕志胜这两天就回来,投票赶趟,说实在的邱艳芬比姜国喜还盼望自己的丈夫回家,毕竟又分别挺长时间了。知道丈夫五一节前后要回来,邱艳芬提前两天把高粱米泡好了,然后再磨成浆子发酵好,准备做毕志胜最喜欢吃的手工摊的农家大煎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