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4 货物上路 (第1/2页)
“燃料棒装上船了。” 叶仁通过无线电向戈圣洁报告道。 此时的特种部队已经全部潜伏在了朝鲜北部的海岸边上,叶仁和梁露的狙击小组根据之前安装在朝鲜人民军用来运输燃料棒的装甲车上的定位仪发出来的信号自行选择路线抵近侦察去了。 装甲车从宁边出发之后就一刻不停地往前开,一刻也没有停留,一直向着海边进发,沿途只在加油和补给的时候在沿途的兵站停留。 特种兵们没有机动载具可以使用,只能是在地图上看着装甲车的位置然后在山里面抄近路强行军。朝鲜装甲车如果没日没夜的开肯定特种兵们是追不上了,所以特种兵们最后还是呼叫了美军的空中支援。 被特种兵们召唤而来的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打击了沿途的一些兵站,摧毁了部分的道路,而且是故意在很多位置都发动了轰炸,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这条路上,制造出了一种美军对朝鲜军队后勤补给线路的打击的假象。 由于白天面临遭到轰炸的危险,加上开进路线上多处因美军的空袭而中断,所以运送燃料棒的车队不得不慢了下来,停在沿途的兵站等待道路修通之后又继续前往下一个兵站,并且只能选择在夜间开进。 这才让特种兵们能够跟上装甲车的进度,几乎同时抵达了位于朝鲜半岛北部东海岸的一个小的隐蔽港口。 海豹突击队已经带着小型水下机动载具通过水下接近这片海岸,特种兵们则在预定的地点等待海豹突击队登陆。 这些海豹突击队是来接特种兵们离开朝鲜的。 叶仁和梁露则已经潜伏在港口外的一个制高点上,利用加装了夜视镜头的侦查照相机拍摄港口的情况,监视燃料棒的动向。 特种兵们此时已经和海豹突击队会合,在岸边等着叶仁和梁露返回。 叶仁和梁露看到装甲车直接开到了码头边上,穿着防护服的士兵将装着燃料棒的容器抬下来,装上了停靠在码头上的一艘驳船。 驳船应该是使用的柴油机,开起来“嘟嘟嘟嘟”的,像是拖拉机一样。 驳船开到了一艘不算特别大的集装箱船旁边,然后叶仁和梁露就看着船上的吊车将装着燃料棒的容器装上了船。 “看清楚是哪条船了吗?”叶仁对梁露说道。 “没有,看起来货船很旧,舷号也看不到,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判断。”梁露对叶仁说道。 “有的是办法盯住它,等确认燃料棒运上了船、离开港口我们就可以撤退了。”叶仁说道。 “明白!” …… 在伊兰组织提供给艾尔索普·安和J博士的实验室里,穿着防护服的实验人员正在来回走动。 但是这个实验室现在的人员数量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多了。 “我们现在的补给越来越少,他们抽走了我们的人手。”艾尔索普·安对J博士说道。 两个人现在正站在实验室的二楼的走廊上,看着楼下的各个分隔开的实验舱,脸上的表情都有一些惆怅。现在实验室里的实验舱有不少都因为没有实验人员而已经停止了运转。 “看来他们已经对我们失去了信任。”J博士说道。 事实上,伊兰组织确实已经对J博士的病毒失去了耐心。J博士的病毒作为生物武器有着先天性的缺陷。如果单纯从病毒最初的设计目标出发,那么显然这种具备高度传播能力的病毒将会成为一种噩梦。在J博士的构想里,这种病毒首先具备在空气中传播的能力,在干燥空气中依然能够借助浮沉继续存活,并且漂浮在空气当中,只要进入这片区域没有防护的人员都会因为吸入病毒而导致感染。感染之后,这种病毒并不会立刻爆发,而是会首先在短暂的潜伏期之后之后首先产生类似肺炎的症状,当患者被送往医院之后会继续扩大传染范围,直接感染医护人员。而当前的药物对这种病毒无法有效杀灭,在肺炎症状发展两到三天后会迅速转入类似于“埃博拉”病毒发作后的情况。 J博士为了研制这种病毒,将“埃博拉”病毒和“SARS”病毒,进行结合并且对基因进行改造。这中间的问题在于对于基因的改造需要大量的对照试验才能找出关键的基因所在,只有真正对这组基因进行了改良才有可能解决病毒在对抗药物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要对两种病毒的基因进行组合确保这种新的病毒能够获得两种病毒的能力,而这种组合的数量与病毒基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