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从梦华录开始_第六十一章 策论开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策论开考 (第1/1页)

    接下来的第二场便是论试了,以杨秉的目光来看如今朝廷是以诗赋取士,如此取士皆是泛泛而谈之辈。

    唯有以策论取士才能够真正做到选拔人才,不过这种想法他也只能埋在心底,想要推行下去可想而知遭受到的阻力会有多大。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读书人,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努力都白费了,他们需要又将重心放在了策论之上。

    这也是推行新法会受到重重阻碍的原因,因为你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不仅仅一些守旧派的官员。

    第二场论试题目发了下来,在补充好睡眠后的杨秉精神状态饱满。

    如今的策论文章还未到明清时期被八股文设定了条条框框,策论题目僵化根本选拔不出治世经国的人才。

    杨秉一看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这句话的出处也并不难猜,杨秉记忆力很好甚至不需要过多思索,脑海中就出现了出处。

    典出《尚书》孔安国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若是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如何论疑罪从轻,这倒是与律法所关联了。

    这搁在后世不应该是律师回答的问题吗?

    不过这个时候选拔人才需要全面性,且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甚至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

    这也是当初何景与杜长风说起了杨秉所传的那番理论时,并非指责对方异端邪说因为如今社会风气在这里。

    经历了第一场的诗赋后他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十分顺畅没有半点迟钝。

    只见他落笔写道:“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

    ……

    写完后便将卷子提交了上去,比起昨日要快了多少时间。

    这都是白天考试,晚上卷子密封后就交到了点检官的手中。

    到了第三日后,这几日连绵的风雪倒是停了,不复昏暗变得晴朗起来。

    这第一天的试卷还有第二天的试卷都是当天考完后,立即被人交到了贡院有人连夜批改试卷。

    这几日的考试虽然睡眠时间很充足可是依旧觉得有一种疲惫的感觉,打起了精神他只是看起来比这些人镇定和老成,但是他根本意义上还是与常人没有太大区别。

    这一日接着一日的考试,还有考前不可避免的焦虑,以及冷寒的交替都是让他身心俱疲的感原因。

    不过熬过了今日便就结束了,不过他依旧还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这策问并不比第二场的论试简单,这论只有一道而策问则有三道。

    策,跟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所以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

    你可以写千字文,也可以洋洋洒洒的写上上万字的对策。

    其中可能涉及了民政、军事、教化、司法、财政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为朝廷如今乃是诗赋取士,所以策论的好坏也不影响去留只是论其中高低。

    只见其中一道为“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仅仅是第一道题便让杨秉倒吸一口凉气,这道申论题目材料简洁凝练,但是涉及的内容知识面却是十分广泛。

    甚至有些对于知识储备不够的士子而言,这是一件并不好剖析的问题。

    若是想要回答问题,需要从中找到准论点完成一篇论点明确、结构清晰、分析论证到位、见解有深度的文章。

    杨秉思索了一番,这不同于之前仅仅先找其出处作用不大,需要找到准论点。

    他大概的总结概括了一些,这个问题就是让你谈谈专制的优劣。

    晋武帝司马炎独断而灭吴统一天下,前秦苻坚独断而淝水之战失利亡国,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燕王哙任用子之而导致燕国大乱,一样的方法而结果不同,为什么呢?”

    杨秉以独断须有时,专任须知人作为核心论点展开来说,这专制在于其主是否英明,是否惜才爱贤,君主的德行如何几个方面将几人进行对比。

    策问仅仅引经据典泛泛而谈是不行的,若是没有抓住准论点那就是言之无物。

    毕竟这策论就是考量你当官员的才能,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如何去做。

    三篇策问他都是正常应答,没有作出批判当今官家的狂生行为,这個时候任性还有试图引起考官的注意是没用的。

    交卷之后,杨秉只觉得身上解下了千斤重担如释重负,那些疲惫感又像是统统消失不见了。

    刚刚出龙门,这门外不仅有吴六还有绿珠,青荷以及最近结识的柯随,因为答题后有些头晕目眩。

    视力恢复过来后,才发现后面还有浊石先生与袁先生也一起来了。

    虽然还有一场但是明经或许对于旁人也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可杨秉对此却是熟悉却善长的领域了。

    论语十贴,春秋还有礼记墨义十条,当初他刚刚作学问的时候,老师便是从贴经墨义开始授学的。

    所以在熬过了前面的三门后,到了明经他倒是心情舒缓了许多没有甚压力。

    第四场结束后,那就意味着省试彻底结束了,那么大家等着放榜的日子了。

    就像高考的考生考完后,在家里等待着上网查分数一样。

    而往往这个过程也是十分煎熬的,当然也有人放松心情等待放榜的日子。

    等到省试结束后,这汴京又将迎来一番热闹景象,因为随之而来的上元节也马上将至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